曹贤龙老师谈安全培训师的“杯子理论”杯子生产厂家很聪明,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各种不同不样的杯子,试验室在物品的用量上很有讲究,厂家就生产出量杯方便试验员的应用;为了防止开水的烫手,厂家就生产出带有手柄的水杯;冬天为了保持水温,厂家就生产出保温杯;酒桌上根据人们的每次饮酒量,厂家就生产出一口一杯的酒杯;在酒吧里为了满足客户追求浪漫和艺术的渴望,厂家就生产出艺术造型的高脚酒杯,还有的厂家生产的杯子根本就不能盛水,却也效益很好呵呵,他们做的是奖杯!在这个夏季被全世界人们谈到最多的杯子是大力神杯-------这个现象说明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杯子厂家就可以生产什么样的杯子,反过来不同的杯子只有在不同的市场里才最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如果我们在实验室里用保温杯子量东西是不是非常的不方便,也非常得不经济,一个保温杯子需要100多元,而一个量杯只需要10元,这样乱使用杯子不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更给生活、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样在酒吧里喝酒用喝茶的大杯子更是破坏酒店的浪漫气氛,一对新人在喝交杯酒的时候,如果新郎官坚持用大茶杯喝,那破坏的就可能不只是浪漫了----对于安全培训讲师而言,“杯子理论”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呢?首先,得清楚明白受训企业和学员的安全培训需求,他们需要的“杯子”是什么样子的?是用“杯子”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培训就是你要给他们提供一个“杯子”,培训的形式、内容、学员收获就依次好比是杯子的外观,容积量,功能。你把这样都精心制造好了并展现出来了,讲师和学员之间的关系就象一句夸张的广告语一样:你给学员送一“杯子”,他们爱你一辈子。如果,连培训需求都搞不清,怎么去因“企”施教,因人施教,估计讲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杯具”了。第二,擅于挖掘企业和学员的需求,开发出相应的课程。所谓挖掘,就是市场上还没有这样的课程,而你开发出来了,企业一看,呀,这个安全课程我真的很需要,应该能帮我解决目前的一些问题。在这个方面,讲师需要一双慧眼,灵敏的嗅觉,敏捷的身手和思维发达的大脑。写到这里,突然想到《天下无贼》里刘德华与李冰冰在火车上以抢一个把冰块抛入水杯然后看谁先拿到杯子的对手戏,很精彩的一幕。对于职业讲师而言,贼眼也好,慧眼也好,必须有对潜在客户所处的行业安全生产特点、企业的文化性质、发展趋势能时刻专注着,并且开发课程的能力非常强。第三,漂亮的杯子就避免不了被仿造,自己研发的课程精心保护也避免不了让别人复制;尤其是在这个山寨文化盛行的年代。那么怎么办呢?打个比方,用同样两只漂亮的杯子,用同样的酒原料,请两个人来一人调一杯鸡尾酒。试问,调制出的两杯酒的味道是不是会完全一样?当然不一样。也就是说,培训讲师只要有自己的特色,哪怕培训需求、授课方式一样也不会和别人雷同。这也就要求培训讲师要有自己的培训风格。对于初入培训的老师就要多讲课,不要太考虑报酬,要不断地在课堂中磨砺自己,修炼出自己的培训风格和特色。安全培训师谈安全培训的鲶鱼效应鲶鱼效应: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他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原来鲶鱼以鱼为主要食物,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鲶鱼效应”经济学家研究过它,管理学家也研究过它,也一直受很多的企业、团体所推崇,进行人事方面的改革。其实,“鲶鱼效应”也可以用在培训方面,如果讲师面对的学员不够活跃、现场气氛沉闷,那么讲师就要象鲶鱼去刺激那些沙丁鱼一样的学生了。那么讲师如果做一只鲶鱼呢如果让学员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如何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针对这些,就不得不提“课堂的互动”了。互为互相,指几个方面交互起来,在课堂上有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