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3页益阳市科学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益阳市科技局(征求意见稿)根据《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益阳市科学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一、基本现状“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实施“科教兴益”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融入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计划项目实施良好,投入产出效益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市共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3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9项,获得上级科研经费投入7800多万元。重点实施了国第2页共23页第1页共2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3页家重大科技专项“300mm硅片多线切割机的开发”与国家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大尺寸高性能炭纤维复合材料坩埚制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一批国家科技计划和省重点项目。一批新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益阳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一些传统企业通过狠抓技术创新,加快升级改造,焕发出了新的活力。2006年—2009年,科技进步推动全市新增产值292亿元,利税31.1亿元。预计2010年,高新技术产值17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50亿元。农业科技优势突显,辐射带动特色发展。重点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核心示范区项目,成功开展了沅江市安化县、桃江县国家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和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示范,通过实施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等一系列创新及推广项目,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产品深加工和产业化。开展了桃江竹产业开发科技示范基地和赫山区优质大米生产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农业科技促进了粮食丰产、茶产业和养殖业健康发展及农产品加工快速增长。积极推进了科技服务体系,科技特派员工作在全市推开。建立了农村科技服务平台,加强了“户”联网工作,常年开通了科技服务热线“12396”,积极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和科技第3页共23页第2页共2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3页周活动,大力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合作社,初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产业竞争水平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共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项目138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项目14项;大面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132项。全市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2009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3亿元,年均增长36.5%。全市累计专利申请量为1459件,其中,发明专利302件,实用新型专利659件,外观设计498件;累计专利授权量为726件,其中,发明专利51件,实用新型专利463件,外观设计专利212件。创新服务能力增强,科技基础条件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市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把产学研金合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积极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打造多种创新平台。2008年4月17日至18日,成功举办中国益阳首届产学研对接与科技成果交易会,中科院、中国农科院清华、北大等59所高校院所、16家金融投资机构、200多家企业参加,52个产学研项目实现对接,协议投资20亿元,风投创投机构提供融资3.8亿元,这在中部地区为首次。市政府先后与6所高校院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全市206家企业与大学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已批复建立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企业第4页共23页第3页共2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23页技术中心3家、省级共性技术服务平台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博士后工作站及工作点6个,还建立了竹麻、船舶、电容器3大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联盟。在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考核中,我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合格市”称号。“十一五”期间,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发展道路的意见》、《益阳市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促进产学研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建立了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为企业技术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