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一)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针对自1955年底以来经济建设中各部门纷纷要求提前完成原定计划指标,甚至提出“提前实现工业化”的冒进情绪和行为,中共八大确定,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这是我党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中取得的重要经验。这个方针保证了1957年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这个正确方针没有能够坚持下去,1958年的“大跃进”是更为严重的冒进,给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损失。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二)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历史上长期没有明确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经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企图消灭商品经济的尝试失败后,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时,发表了关于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上新观点。归纳毛泽东发展商品生产的观点,主要有:1.分析了商品生产的社会性质,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概念。毛泽东认为,不能孤立看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跟社会主义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2.中国商品生产很不发达,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毛泽东认为,中国的商品生产比印度、巴西还落后,粮食和经济作物等农产品的商品率很低。农民货币收入很少,生活难以改善。因此,中国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3.针对斯大林关于商品生产只限于生活资料的观点,毛泽东指出,商品生产的活动范围不仅限于个人消费品,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4.应该充分利用商品生产这一有利工具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毛泽东特别从广大农民出发论述了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作用,如:通过交换获得货币收入,换回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对农民不能剥夺,通过等价交换可以团结农民,正常地进行城乡经济交流,工农联盟才能巩固。5.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主要前提,其最终的结果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里的商品生产是适合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但它们并不是永生不灭的历史范畴,将来总有一天要被生产力发展所突破,从而退出历史舞台。毛泽东进一步认为价值规律在我国还起作用,并逐渐形成了他对价值规律的认识:1.价值规律是客观经济规律,不能违背,只能利用。价值法则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则。我们对于社会产品,只有实行等价交换,不能实行无偿占有;在社与队、队与队、社与国家之间,在经济上只能是买卖关系,必须遵守等价交换原则。2.价值规律在生产资料各部门之间和生产领域内也发生作用。价值法则、等价交换,不仅存在于公社内部,也存在于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之间,实际上生产资料各部门之间也有价值法则起作用。3.提出所有的经济单位都要利用价值规律进行经济核算。只有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和计划工作,才算真正掌握了价值规律的真谛,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工作。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总之,毛泽东认为,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不仅是资本主义及以前小商品生产的重要经济规律,也是社会主义生产的重要规律,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仍起广泛的作用。毛泽东从经济规律的相互联系中研究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显然已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也更加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对于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也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二、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一)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1、实现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