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名句练习1、《劝学》[明文意——定位检索区间]①段:揭示中心论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②段:以生动的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③段:论述学习的作用,强调学习可以使人超越自身局限,弥补不足。④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持之以恒、用心专一。[押题练——全练命题角度]1.填一句(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个道理。(2)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多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的观点。(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2.填两句(4)(2016·全国卷Ⅰ)《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5)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7)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8)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子·劝学》中“,”说的正是这个道理。(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3.填三句(10)(2017·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11)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12)《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2、《师说》[明文意——定位检索区间]①段: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从正面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择师的标准。②段:从反面阐述了从师的重要,批判当时士大夫之族轻视师道的坏风尚。③段:以孔子对待老师的言行为例,说明从师应有的态度,阐明教和学的关系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④段:交代作《师说》的缘由。先表扬李蟠,再肯定应当从师。[押题练——全练命题角度]1.填一句(1)韩愈《师说》中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在自身已经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为自己“充电”,而时下一般人的学识情况是“”,却耻学于师。2.填两句(2)《师说》中,韩愈指出“,”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3)《师说》中,韩愈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4)韩愈在《师说》中说明教师职责的句子是“,”。(5)韩愈在《师说》中用“,”两句分析人们在学习中存在很多疑难问题的原因,并深深叹息。(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7)韩愈在《师说》中运用对比手法解释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有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8)《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9)韩愈在《师说》中写了世人在对待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的不同态度:对其子“”,对自身“”。3.填三句(10)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11)韩愈在《师说》中通过“,,”三句将“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进行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错误的学习态度。(12)韩愈在《师说》中循循善诱地说明从师的重要性,不从师不能解惑的句子是“,,”。3、《蜀道难》[明文意——定位检索区间]①段:介绍蜀道的起源,极写山势的高危,道路的难行。②段:感叹蜀道之险、可畏,本段以“何时还”起句,描写景物的凄清,并突出山水之险恶。③段: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前人语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押题练——全练命题角度]1.填一句(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2.填两句(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