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目标选择王忠武(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济南市250100)摘要:现代化目标对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定向、规范、激励和评价等方面的决定性影响,要顺利实现现代化必须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对现代化目标进行优化选择和正确定位,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模式定型、价值目标定位、功能目标定性和目标系统定值的科学化。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现代化目标选择;科学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现代化是人类诀别传统、创建新型现代社会的革命性进步过程,它总是受特定的现代化目标所导向、规范和控制的,不同的现代化目标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因此要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选择现代化目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选择实行了一种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片面经济增长型的现代化目标模式,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活力和财富涌流,迅速提升了国家经济实力,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社会结构失调等现象,使得经济社会和生态难以持续发展,这深刻反映了现有现代化模式的不合理性及其革新的必要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家适时提出了一种具有纲领性和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其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①。科学发展观正确总结概括了中国乃至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统领原则和行动规范。中国要在本世纪内顺利地实现现代化,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全面创新发展模式,其中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对现代化目标进行优化选择和科学定位。一、现代化目标的概念、结构与功能分析关于现代化的概念历来众说纷纭,目前仍多有分歧,简单归纳起来,最主要的有西化论、工业化论和过程论诸种②。其中的西化论把现代化等同于全面西方化的过程,它包含着明显的文化歧视内涵,在实践上也已为当今世界多元化的现代化模式现状所证伪。工业化论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是一种经典和狭义上的现代化定义,也是较被认同的一种现代化概念。过程论则认为现代化是指18世纪以来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所发生的总体深刻变化,它可以分为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和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两大阶段,这是一种对现代化的广义的理解③。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理解,现代化都是人自觉地追求某种先进发展目标与结果的社会运动。所谓现代化目标可以理解为人在现代化实践中的预定任务、预设指标和预期效果的统一,通观历史与现实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现代化的基本和具体目标是综合多样且不断变化的。对于现代化目标的结构形式可以也需要从多个层面和角度进行具体认识和建构。如从宏观系统的层面分析,我国曾经先后选择过工业现代化目标模式、四个现代化目标模式、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目标模式和小康社会目标模式。从宏观历史变迁的角度我们可以分析现代化目标的历时态结构。按照何传启先生的观点,在18---21世纪期间,世界现代化进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即第一次现代化,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其基本特征和目标是工业化、城市化、专业化、福利化、民主化、世俗化等等;第二阶段即第二次现代化,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指人类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主要目标和特征是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个性化、生态化等等④。上述两大阶段还可以也应该具体分解为战略目标与战术目标以及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从共时态角度考察现代化社会的既有静态结构,可以发现现代化包含着众多的具体项目,主要有经济增长、产业与就业、生活消费、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人文进步等具体内容和指标。从目标的性质和效能结构考察,现代化目标包括价值目标、功能目标、质量目标、数量目标诸种层次和形式。现代化是人类共同的选择,它总是在特定的地域空间内发生发展和存续的,这也就意味着现代化必然存在着客观的空间结构形式。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