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3页综合案例一:海尔:中国的GE①海尔走进哈佛,中国管理走向世界1998年3月25日,张瑞敏走上美国哈佛商学院讲台,向哈佛MBA学生讲解了海尔的管理案例。海尔集团成为被正式写入哈佛案例的第一个中国企业,张瑞敏也成为登上哈佛讲台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这正是海尔独特的文化、独特的管理何独特的市场理念震动了世界一流的工商管理学府。哈佛的案例教材是全美商学院通用的,世界范围内的商学院也有相当一批选用哈佛案例作教材。哈佛商学院相信会有更多的MBA学生和经理们从海尔案例中受益。而对于有志成为国际大企业的海尔来说,走进哈佛,意味着走向世界的道路更加宽广。1999年,张瑞敏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亚洲50位风云人物”之一,评语是这样写的:拥有更多的像张瑞敏一样“惜时如金”的企业家,中国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在世界经济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张瑞敏的成功轨迹为全中国、甚至全球的经营者所羡慕,因此,仔细地审视分析这位神奇的企业领导人的经营策略和管理见解将大有稗益。在我们分析的过程中,读者可以思考,张瑞敏用于推动企业前进的技巧和方法是否适用于你身边的公司。2000年5月19日,海尔因出色的经营业绩被美国科尔尼管理公司、《财富》杂志等评选为“全球最佳营运公司”,海尔是亚太地区企业惟一得主。近两年,工商界凡有大型评选海尔总是名列其中。张瑞敏也和海尔品牌、海尔产品一道名扬天下,成为企业家群体中常被称道的人物。海尔具有山东人讲“实在”的性格,它的影响已几乎遍及全国的每一个村寨,还有上万个金发碧眼的洋人参与经营,可似乎很少听说它发生过什么传奇或者是激动人心的故事。而数以亿计的人群都在关心它、议论它,海尔究竟有什么魅力?海尔姑娘王俊成19岁就领受海尔文化的熏陶,在冰箱一厂流水线干了三年,后来不幸得了白血病。弥留之际,她的最后一个要求是:“我要最后看一眼我的岗位!”家长为满足这一要求,让送葬的队伍在冰箱一厂大门口停留了一刻钟。一个年轻的女孩,在世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她工作过的岗位。这是为什么?这岗位极其普通,每天拧这颗螺栓,擦那块玻璃,扫这片地,装那只箱子……为什么每天这样重复干——日清日高,就能让品牌驰名宇内,就能让产品进入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E·N·洛伦兹教授研究混沌现象,探讨“为什么北京的蝴蝶拍打翅膀会在纽约引发龙卷风”。是不是海尔这种最简单、最实在的管理方式也产生了“蝴蝶效应”?其实,海尔的做法没有那么神秘。海尔和张瑞敏的故事几乎中国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但他们却很少深思公司关键的经营理念,而这恰恰是海尔皇冠上的明珠。海尔的经营哲学值得每个人关注,海尔的成功有力地证实了其基本战略和经营原则的作用。我们认为,海尔从小到大成功发展有八个方面的经验:“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明天的目标比今天更高”——日清日高的素质管理“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重在行动的人才观念“先谋势,后谋利”——高屋建瓴的品牌方针“否定自我,创造市场”——以变制变的创新策略“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真诚到永远的服务“内有文化,外有市场”——“吃休克鱼”的扩张方式“国门之内无名牌”——先难后易的国际化战略我们并不断言海尔所遵循的某一个竞争、组织、管理或产品开发战略是其成功的惟一源泉或在众多公司中独一无二,但以上八条战略与原则相互啮合在一起,却使海尔得以永远站在竞争与经营的最前沿。毫无疑问,企业人士可以从海尔身上学到很多很多。我们不想就海尔论海尔,也许我们的野心过大,总是试图解答这样的问题:在历史的时空中,该如何给海尔定位?海尔的员工如果现在以回顾的口吻说他们过去曾干得如何如何,也许并不能引起我们很大的兴趣,我们更关注的是如果回到一年、几年或者许多年前的那个时期里,他们在说些什么,而那之后又发生了些什么。公司的演变过程不能通过短时间的发展状况加以概括,要用历史的眼光才能洞察这一过程的深度。①本案例改编自颜建军、胡泳著,《海尔: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