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定位专题研究技术指南(试行)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二O一八年四月目录1.总则研究目的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遵循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总体规划改革的思路和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总体规划编制中城市发展定位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指南。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湖南省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城市、县城的性质定位研究及相关工作。基本原则时代性原则。城市定位应体现时代最显着的特征,适应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响应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演进的时代趋势。特色性原则。城市定位应因地制宜,突出城市特色,通过分析城市的主要职能,揭示有别于其它地区城市的本质差别,创造个性化的城市形象。科学性原则。城市的定位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准确把握其发展的趋势与动态,既要符合长远发展目标,又要建立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避免定位脱离实际。综合性原则。城市定位应当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各因素及相互之间关系,从中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方面加以明确和提炼,是各项战略定位的综合。基本概念城市定位是城市在国家和一定地域范围内扮演的“角色”,即城市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应有的作为。城市定位应明确城市性质,并在其基础上提出城市发展目标愿景。具体包括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形象定位等。2.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现状概况概述城市现状特征,包括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人口与城镇化、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城市定位分析宏观形势和时代要求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国家政策方针趋势、湖南省及地方政策导向等方面着手,探索城市发展的时代趋势和新要求。应重点落实国家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和湖南“一带一部”、一核三极、泛长株潭等战略要求。区域分析从区域竞合视角出发,分析城市在区位、经济等方面的特征及在区域中的位置。(1)区位方面,客观分析城市的区位特征,梳理在国家、省域、城市(镇)群等的位置、邻接关系及大区域交通条件情况。(2)经济方面,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区域研究范围,如国家、省域、城市群、地级市等,进行经济发展数据对比研究,得出其在区域中的排名。(3)定位方面,梳理相邻县、市的城市定位,寻找差异,发挥城市特色资源优势,实现错位发展。主体诉求分析统筹考虑不同主体对城市定位的诉求。整理上层次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等相关规划对城市的定位,明确各级党委政府的发展要求,在落实国家和湖南省战略定位基础上明确城市应当承担的责任。从满足人民理想生活需要出发,通过征求公众意见等方式,获取人民对城市发展的诉求。市场需求角度,应营造良好的宜商环境,吸引企业入驻。旅游城市还应考虑游客等特殊主体需求。历史演变与历史文化地位分析历史演变的过程:简单描述城市历史发展沿革。历史地位的变化:包括政治、交通、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历史地位分析及演变,挖掘出城市的核心资源、主要区域联系方向,为城市定位调整提供启示。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分析研究城市的传统文化基础,为定位提供依据。历次规划关于城市定位的梳理:梳理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城市自身定位演变情况。城市自身发展条件分析分析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和发展趋势,梳理核心优势和潜力,分析评估城市自身发展特征及条件。(1)资源方面,梳理各项资源,挖掘城市的主要资源优势。分析市(县)域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为能源方面的定位和产业选择提供支撑;分析境内的人文资源,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各级文保单位、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情况,为城市名片的打造、特色塑造提供支撑;梳理城市的生态旅游资源,如自然资源保护区、重要林地、水资源保护区等,为生态战略定位提供依据。(2)产业方面,判定城市产业发展阶段及特征,确定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战略性产业。(3)城市形象方面,通过城市建设和管理情况评估城市宜居水平,重点总结提炼城市特色、城市魅力。(4)地级市或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还应关注其国际影响力或对外开放程度、创业与创新环境。对发展条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