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经济大户调查与思考*县在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告一段落后,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新途径,围绕县域经济“姜、烟、桑、畜”四大主导产业,在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争创“党员经济大户”活动,把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党员先进性,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一)有益探索*县争创“党员经济大户”活动,是在全县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得到全面提高,如何进一步保持这种良好发展势头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及时审势度势,适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要求,而做出的一项决策。主要基于以下二个方面思考:一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县是国定贫困县,改革开放。特别是*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确定以“黄姜、烟叶、蚕桑”三大主导产业建设为突破口,全县干部群众发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到*年全县财政收入翻一番。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在步入新世纪,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如不保持这种强劲发展势头,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不仅会停滞不前而且会导致得来成果的丧失。如何进一步发展。他们把发展经济大村、大户作为一条重要途径,组织农村党员带头,开展争创“党员经济大户”活动。二是发挥农村党员先进性的新要求。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以来,在群众和党员中普遍存在着“党员不党员,就差两分钱”,“各种各的田,管他党员不党员”的现象。与此同时,在发展农村市场经济过程中,农村分户经营,大市场与小农户间的矛盾日显突出;一家一户办不好,或办不了的事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面对大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各户不知道怎样调、调什么问题普遍存在。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有人为他们提供服务,给他们做出样子,带领他们走向市场。但是,面对一个村几百户村民,仅靠既要完成乡上各项工作,又要忙于自己生产的几个村干部,精力根本顾不过来。这就给加第1页共4页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提出了新的课题。*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把目光盯在全县4922名党员身上,他们思考着如果把党员户培养成经济大户,既有效地发挥了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又能带动周围的农户生产,也解决了干部不足问题。基于以上考虑,*县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党员中开展争创经济大户的通知,经过实践探索,采取这种办法,有效地发挥了党员“双带“的作用,锻炼了党员发展生产的本领,带动了群众发展主导产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县创建“党员经济大户”1300户,占党员总户数的26%,共发展黄姜2万亩,烟叶7000亩,养蚕9000多张,分别占全县新发展总量的38%、32%、30%。初步显示出了模范带动作用。同时,有150名农民党员在创建活动中表现突出而被确定为村级后备干部,从根本上解决了村级后备干部乏人的问题。(二)具体做法一是立足县情定标准。为确保争创活动有效开展,县委组织部依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经济大村、经济大户标准,结合全县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农民党员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争创经济大户的具体标准:大户养牛10头,养猪20头,养羊50只,养蚕15张,种植黄姜15亩以上的户。经各级党组织检查验收后,方可授予“党员经济大户”。二是围绕目标抓规划。县委组织部把争创任务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肩上,要求各乡镇党委当年创建产业大村数必须达到辖区内行政村总数的20%以上;各村党支部除乡镇和部门包抓的大户外,当年自行确定包抓经济大户不得少于1户,实现当年全县经济大户占到党员总数的10%以上。三是强化措施抓落实。全县把争创经济大户活动,作为落实“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一条重要措施,采取“激、定、扶”等办法,确保任务落到实处。一是激发基层组织和党员争创经济大户的内在动力。采取教育和宣传相结合方式,增强基层组织和党员加快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基层组织和党员在“三个代表”集中学习教育中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争创活动的内在动力。二是通过定目标、定任务、定职责的“三定”措施,以县、乡(镇)、村、包建部门、包村干部、党员农户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