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制度的影响及对策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概括起来,新的人才观实际上提出了“三个新判断”:一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二是人才强国战略;三是党管人才原则。这“三个新判断”,是我们党站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新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尤其是“党管人才”这一判断,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指导原则。新的人才观对现行干部人事制度影响一、新的人才观对“管人”的理念影响。中国传统的干部管理是依靠行政单位和组织体系,进行自上而下的选拔和任命。这样做的好处是容易形成党对人才的有力控制,但弊端则是,往往错误的认为党管干部就是要管住干部和管住人才,通过思想教育和组织管理,使他们不犯或少犯错误。新人才观要求党组织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变“管人”观念为服务观念,“管”的出发点不是去禁锢人、约束人,而是以人为本,创造条件让人发展,既要继续注重对各类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特别注重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做好人才的发现、选拔、使用、培养和保障,鼓励和引导人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和新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管人才”就是“解放人才”,用制度活力提升整个民族的创新精神。三、党管人才对“管人”内容的影响。党管干部原则中重心在“管干部、建队伍”,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推进曾经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党管人才,“管”的对象更宽泛了,不再局限于管理、技术干部,也包括高级技术工人;不再局限于国有单位人才,也包括民营、外资、私营单位人才;不再局限于党政组织内的人才,也包括社会组织的人才;不再局限于国内人才,也包括海外人才。“管”的主体更全面了,从以往的党委组织部门、人事行政部门扩展至党群组织、政府组织、社会组织等三个层面。“管”的内容更厚实了,从侧重于政治和思想方面为主到不仅要“管”政治、思想,还要“管”第1页共4页业务、“管”技能、“管”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管”的方法更科学了,管理重点由直接管理向注重指导、协调、服务转变,管理手段由单纯行政手段向法律、经济与行政手段相结合转变,管理机制由相对封闭的内部管理机制向有序开放的公开竞争机制转变。除了党和政府的高层领导干部以及少数涉及国家安全的人才以内部管理为主外,对多数人才的管理逐步将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管人才中“管”的重心在“聚人才、创条件”,强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通过制订人才生长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集聚优秀人才,凝聚民族复兴力量,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光荣职责。三、新的人才观对“管人”机制的影响。人才战略不仅体现在人才观念上,更体现在人才制度上,也就是说新的人才观念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人才选拔、培训、任用、奖惩、福利和保障机制上,离开了这一系列机制,再先进的人才观念也只能是空穴来风、空中楼阁。因此,人才战略实施必须以相应机制的建立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另外一些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时刻要面临两种体制的矛盾,经受来自计划与市场的双重揉搓。这种两重性的矛盾状态使得原有的人事制度和人才战略呈现出一种奇怪的扭曲,一方面要面向市场化的特征,要求它采用完全市场化的人才战略和用人机制。从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到相应的奖惩、福利和保障机制都必须采用完全市场化的模式。另一方面又必须延续计划体制的格局,承担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四、新的人才观对“管人”途径的影响。新的人才观要求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消除人才市场发展体制性障碍步伐进一步加快。虽然我国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正逐步消除,但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某些传统的管理制度仍在发挥作用,导致人才市场发展的渠道不够畅通。因此人才工作决定提出,要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现有各类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实现联网贯通,加快建设统一的人才市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对策思考第2页共4页在当前形势下,要充分考虑现有的体制因素和经济因素,必须确立以制度、机制和思想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