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学年上学期教导处工作总结年终岁末,又到了该盘点一学期工作,进行总结的时候了。今日的总结,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工作。本学期,我校教导处在市、区教研室和校长室的领导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掌握科学的进展观,学校继续保持良好氛围和进展势头。在“为同学制造成功的起点,为老师搭建进展的平台”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全面构建和谐校园,精心打造“怡美课堂”,聚精会神搞教学,一心一意谋进展,教学工作有声有色,亮点颇多。现总结如下:一、教学常规亮点纷呈本学期区教研室隆重推出“教学常规六个一”的新举措。因此,我校教导处以“教学常规六个一”为抓手,提出了“让常规成为一种习惯、让教研成为一种生活”的管理理念,实施有人性与灵性的课堂教学,让同学在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环境中获得自主、生动、活泼的进展。我们的主要工作是:1、抓课堂教学在抓课堂教学方面,我们把精力放在听课上,教导处组织校行政人员从开学第2周起,开始听推门课,对全校老师进行不定期地随堂听课,与老师一起“同赴平常”、“讨论平常”。课前不通知,力求了解老师真实自然状态下的课堂教学情况。我们的侧重点是课前准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把握、作业的设计等。遵循“深化听课,及时反馈,仔细督查”的原则,切实引导全体老师立足课堂,把课堂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本学期,我校行政人员听课平均达60节以上。2、抓备课、作业的法律规范本学期教导处组织行政人员坚持每月一次对全体老师的备课和作业进行检查,做到“关注过程、牢抓细节”,并及时公示记录,反馈本人。还进行了备课、作业展评。分别评出语文优秀作业80人;数学优秀作业80人;语文作业优秀班级4个;数学作业优秀班级4个;评出作业批改优秀老师3人,作业设计创新老师2人。通过评比不仅教育了同学,也教育了老师。3、改进学科评价方案。为了全面培育同学的综合素养,为中学输送可持续进展的学校毕业生,我们改变了原来仅以期末考试成绩评定第1页共6页同学的方法。对同学进行学科素养的考察。学校生语文毕业考试卷面占80%,口语交际、背诵古诗、整理作文集、语文实践活动占20%。考察同学语文综合素养。音乐考试有器乐、乐理、表演等测试,或让同学选项测试,目的是培育同学的兴趣。美术考试注重同学基础、制造、审美等能力的测试。老师们根据同学年级特点,出台了一份份形式丰富、有趣的“学科素养考察”方案。事实证明,这样的考察深受同学喜爱。也得到家长的关注。4、抓质量分析老师们在期末测试后做质量分析时,往往随口说出自己的遗憾之处,得意之举,后悔之措。这不经意的“七嘴八舌”,实际上都是宝贵的财宝——经验、教训。怎样让大家把这“宝贵”的东西留下来,让大家资源共享?在今后的工作中多一点顺畅,少一点遗憾呢?于是,我们在各科老师个人完成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分语文、数学、术科三大组,由教研组长主持,召开质量分析沟通会,最后由教导主任在全校老师大会上做总的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反思教学,共同提高。5、抓教情反思、学情反馈我校首先在老师大会上反复阐述“教情”“学情”的内涵。使老师们知道“学情”应包括同学掌握知识、能力、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我校老师不会仅仅把“月考”当作学情反馈的唯一方法,而是结合学情、同学年级、年龄、学科特点,实行有针对性、有效地检查方式,超前思考,多渠道地切实借助“学情月反馈”这一平台,对前一段学情进行分析,对个人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现在老师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学设计要从学情开始,课堂调控要以学情为准,课后反思要从学情切入,教学评价要从学情展开。规定每月最后一天,备课组长把《学情反馈登记表》收齐上交教导处。教导处再组织各教研组进行“学情反馈”沟通。同样,通过多种多样的教情反思活动,使老师们认识到,反思让大家学会了冷静客观地看待自己,让大家懂得了出现问题要从自身找原因、找差距,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工作。张静老师在她的教情反思中这样写到: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