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个人信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规范个人信用征信,保障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客观、公正地提供个人信用征信服务,保证个人信用信息的准确、安全以及正当使用,根据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的个人信用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以下简称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市范围内个人信用征信及其相关的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第四条(管理部门)*市征信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征信办)负责对个人信用征信进行监督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分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涉及银行相关业务的个人信用征信进行监督管理。第五条(征信原则)征信机构开展个人信用征信,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尊重个人隐私,维护被征信个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第二章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第六条(个人信用信息的范围)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下列内容:(一)据以识别个人身份以及反映个人家庭、职业等情况的个人基本信息;(二)个人与金融机构或者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机构发生信贷关系而形成的个人信贷信息;(三)个人与商业机构、公用事业服务机构发生赊购关系而形成的个人赊购、缴费信息;(四)行政机关、行政事务执行机构、司法机关在行使职第1页共7页权过程中形成的与个人信用相关的公共记录信息;(五)其他与个人信用有关的信息。第七条(无须同意即可采集的个人信用信息范围)征信机构采集个人信用信息,应当征得被征信个人的同意,但下列情形除外:(一)在信贷、赊购、缴费等活动中形成的不良信用信息;(二)鉴证、评估、经纪、咨询、代理等中介服务行业的执业人员,因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受到行业组织惩戒的记录;(三)行政机关、行政事务执行机构、司法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形成的可供公众查阅的公共记录信息;(四)已经公开的个人信用信息。前款第(一)项所称的不良信用信息,是指恶意拖欠数额较大款项的信息。具体拖欠数额,由市征信办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并予公布。第八条(采集内容的禁止)征信机构不得采集下列个人信息:(一)与个人信用无关的信息;(二)民族、种族、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政治信仰以及身体形态、基因、血型、疾病和病史等可能使被征信个人受到歧视的信息;(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保密或者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前款第(三)项规定应当保密的信息中,涉及储蓄存款、纳税数额等与个人资产有关的内容,被征信人自愿提供的,征信机构可以采集。第九条(采集方式的禁止)征信机构不得以骗取、窃取、贿赂、利诱、胁迫、利用计算机网络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采集个人信用信息。第三章个人信用信息的加工第十条(信息录入)第2页共7页征信机构应当将采集的个人信用信息及时、准确地录入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不得虚构或者篡改,并保证信息的及时更新。本办法第八条规定不得采集的个人信息,禁止录入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第十一条(信息匹配)征信机构应当制定信息匹配规则,采用有效的个人身份识别标志匹配所采集的个人信用信息,确保信息录入的准确性。第十二条(制作个人信用报告和个人信用评估的要求)征信机构可以将个人信用信息加工制作成个人信用报告和个人信用评估。征信机构制作个人信用报告,应当客观反映个人信用信息,不得进行推断和评估。征信机构制作个人信用评估,应当以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为依据,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第十三条(系统安全)征信机构应当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征信机构应当对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进行备份,防止信息丢失。征信机构应当设置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访问权限,防止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被越权访问或者擅自处理。第四章个人信用信息的提供第十四条(征信服务的提供)除下列情形外,征信机构不得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提供个人信用报告、个人信用评估或者披露个人信用信息:(一)被征信个人本人要求提供;(二)具有向被征信个人提供信贷、赊销、租赁、就业、保险、担保等意向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并经被征信个人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