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6页论北部湾中国段沿海城市工业发展策略朱坚真(湛江海洋大学WTO研究中心,广东湛江524025)[摘要]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核心是建立区域性产业协作系统,并逐步形成国际服务业主导型的产业协作模式,高新科技、教育文化导向型的产业协作模式,分工导向型的产业协作模式,信息导向型的产业协作模式,资本主导型产业协作模式。[关键词]北部湾;沿海城市;工业;策略制定开发区的工业发展策略,必须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行动方案,必须有相应的理论作为基础。笔者认为,开发区作为我国现有的特殊经济区域,在制定工业发展策略时应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探索与创新。一、增长极模式理论增长极模式理论的代表性人物弗朗索瓦·佩鲁认为:区域由若干极点、节点组成,各种向心力或离心力则分别指向或背离区域中心,每个中心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存在一定的场,它们与其他中心的场互相交汇,任何区域都是一个由中心及传输各种力的场所组成的,这样的区域中心称作增长极。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核上,然后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对整个区域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随着增长极的逐步增加,其吸引力和扩散力不断扩大自身规模,并对周围区域经济产生影响。该理论认为,区域开发仅考虑经济总量指标是不够的,还必须把国民经济按地理单元分解为产业、行业和工程项目。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区域内的各个产业、行业并不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在不同时期增长的势力往往相对集中在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上,然后波及到其他产业和企业。从空间上看,这类产业、企业也不是同时向外围扩散,而主要集中于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在区域开发与经济运行中,区域增长极具有极化和扩散两种效应。这两种效应在理论上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可从不同的侧面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但在不同发展阶段上两种效应的强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在增长极的初期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极化效应消弱,扩散效应加强,再进一步发展,扩散效应逐渐占主导地位。点轴开发模式理论第2页共26页第1页共2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6页点轴开发模式理论是在增长极理论和生产轴理论的基础上,吸取各理论中某些有益的思想后,提出的一种非均衡区域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随着连结点中心地的铁路、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的建设,形成新的有利区位,方便了人口的流动,降低了运输费用,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新的交通线对产业和劳动力具有新的吸引力,形成有利的投资环境,使产业和人口向交通线聚集并产生新的居民点,这种对区域开发具有促进作用的交通线被称为“生产轴”。点轴开发,就是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确定若干具有加速发展条件的大区间及城市间线状基础设施轴线,对轴线地带的若干个点进行开发与带动。一般说来,点轴开发模式适用于具有一定基础,已经形成了实力强弱不等的增长极,而周边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区,这些地区可通过建设增长轴而形成当地的中心,成为对其他地区生产要素的吸引中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确定若干生产、位置、资源较好且具有开发潜力和远景的重要干线经过地带,作为重点轴予以重点开发。在各个发展轴上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城市,规定各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服务、吸引区域;确定中心城镇和发展轴的等级体系。在点和轴的关系中,点处于主导地位,轴线首先是为点服务的。与此同时,轴线又对新点的形成以及老工业点的兴衰产生深刻影响。点轴融合,形成点轴系统。由于轴线是以不同等级的点为基础的,相应地就会形成不同等级的点轴系统。在总体布局中,经济的空间布局如何展开,就是要根据点轴层次的不同,安排点轴开发的顺序,确定重点开发轴线;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从而保证经济部门围绕着条件好的增长轴而布局,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区域相互依赖理论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随着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世界经济必然发生相互联系。20世纪初期列宁、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