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基本目标和方针原则;党政干部制度改革;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重点和基本要求、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制度、推进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及法官、检察官制度、改进和完善干部培训制度、探索符合党政机关特点的工资福利制度、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基本要求、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改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方式、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考核办法、健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激励机制、强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监督约束机制、健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培训培养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用人机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基本要求、推行聘用制度、建立和推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对改革的分类指导、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一、基本目标和方针原则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通过不断推进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到2010年,要建立起一套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为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制度保证。基本目标是:——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完善干部人事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效调控的宏观管理体系;——形成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第1页共10页——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努力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有效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合理配置。2001年至2005年“十五”期间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为重点,以初步建立起一套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为目标,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2.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适应,服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改革成败与得失的根本标准。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坚持和发扬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干部人事工作的优良传统,勇于改革一切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制度和方式方法。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相结合,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探索创新。——必须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以素质论人才,重实绩用干部。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实现领导班子成员新老交替制度化。——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同时,适应新的情况积极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坚持群众公认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扩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的参与和监督。——必须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通过加强立法和健全制度不断巩固改革成果,引导和推动改革逐步深入。二、党政干部制度改革3.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重点和基本要求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重点是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通过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全相关制度措施,形第2页共10页成正常的更新交替机制;逐步实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监督等工作的规范化,从制度上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及法官、检察官制度,提高党政机关干部人事管理法律化、科学化水平。4.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