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规划书第一部分建设环境一、创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是适应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一五”头三年,湖南省的经济一直保持着二位数的增长速度。2008年,湖南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大关,比上年增长12.8%。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0%,软件产业、光伏产业、消费类整机产品、新型显示器件4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120亿元,7个品牌手机落户湖南,形成千万部手机产能,软件产业连续7年保持中部六省首位,原创动漫产业保持全国第一。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全面启动,“1+12”城市群改革方案的实施,推进了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国际化进程。长沙作为“1+12”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发展势头强劲,2008年,生产总值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0位;服务外包业务总额达135亿元,2011年将超过300亿元,从业人员将突破20万人。2009年,国务院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提出了振兴十大产业的计划,其中多个产业与湖南支柱产业相对接,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为振兴计划的重中之重。省内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湖南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现实又给学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特色的学院进行省示范性院校建设,将对我省经济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二、创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是适应湖南民办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战略。高等职业教育从自身的使命和任务出发,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资源多元化大背景下,民办高职教育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08年12月,全国共有民办高职院校297所,有1所民办高职学院被列入国家级示范院校建设,有10多所被列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湖南没有一所),由此可见,民办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要建设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民办高职教育必不可少。湖南作为教育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和民办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关于教育强省的决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等文件,为确保民办高职院校健康、规范、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目前,全省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在全省64所高职院校中,民办高职院校达到11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民办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湖南省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湖南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民办高职院校发展极不平衡,有2所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有2所院校因为违规办学在2009年被勒令停招一年,有一所学校发展滞后,没有一所省级示范。根据湘政发[2008]1号文件第三条的规定:“在全省示范性幼儿园、示范性高中和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中,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民办学校成为全省示范性学校(幼儿园),引导形成一批规模适度、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社会反响良好的优秀民办学校,以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多元化需求”。我院作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院之一,参与申报创建省级示范高职院项目,将带来“八个有利于”效应:1、有利于引导全省民办高职院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办学,树立教育报国的观念;2、有利于激发全省民办高职院校董事长的办学热情与信心;3、有利于引导全省民办高职院校规范办学行为,突出办学特色,面向市场,正确定位,增强核心竞争力;4、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人们多元化教育需求;5、有利于引导全省民办高职院校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提升办学内涵;6、有利于引导全省民办高职院校加大基本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带动全省民办高职院校健康、规范、稳定、持续发展,提升全省民办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7、有利于政府整合教育资源,减轻财政投入,增加就业岗位,为政府分忧;8、有利于为全省公办高职院校提供体制机制上的先进经验,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公、民办高职院校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共图发展的格局的形成,为实现教育强省做出贡献。三、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