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3页郓城县风沙区生态防护林造林及高效经营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1概论1.1项目名称郓城县风沙区生态防护林造林及高效经营技术推广1.2项目主管单位郓城县林业局1.3项目性质新建1.4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主要推广三个适应鲁西南黄泛沙地生态环境、生长速度较快、材质好、经济效益高的杨树品种,分别是:中菏二号杨(Populus×euramericanacv.)、I—107杨(也称尼娃杨Populus×euramericana‘Neva’)和W141杨(Populus×euramericanacv.W141)。推广包括培养目标、造林密度、配置方式、苗木规格、整地标准、栽植技术、合理施肥、合理浇水、农林间作、林地耕抚、合理修枝、病虫害防治等配套造林技术,在国有何庄林场和李集乡营造示范林1000亩。1.5项目建设期2009年1月—2010年3月1.6项目投资第2页共33页第1页共3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3页项目总投资5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30万元,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补助20万元。1.7项目建设目标春季造林成活率95%、保存率95%,幼树抽梢长度1米,胸径生长量3厘米,无病虫危害。冬季造林保存率95%以上。项目结束后,继续加强管理,至工艺成熟龄进行采伐,可生产优质木材2万方,实现产值1500万元。2基本情况2.1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状况2.1.1自然地理2.1.1.1地理位置郓城县位于东经115°40′~116°08′,北纬35°21′~35°52′,山东省菏泽市东北部。西接鄄城,南临牡丹区、巨野,东靠济宁市的梁山、嘉祥,北隔黄河与河南省范县、台前县相望。东西宽35.71km,南北长44km,总面积1643km2。2.1.1.2地形地貌项目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形西南高,东北低,海拔在47.5~38.5m之间,高差9m,地面坡降在1/5000~1/10000。因受历次黄河决口泛滥的影响,形成缓平坡地、浅平洼地、河槽地、河滩高地四种微地貌类型,面积分别为108109hm2、43375hm2、7887hm2、4929hm2,分别占总面积的65.8%、26.4%、4.8%和第3页共33页第2页共3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33页3%。2.1.1.3土壤郓城县土壤均为潮土。按表层质地,全县壤土53839.2hm2,占可利用面积125906.7hm2的42.7%;砂壤65052.6hm2,占51.7%;沙土4257hm2,占3.4%;粘土2754.9hm2,占2.2%。2.1.1.4气候条件郓城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5℃,极端最低气温-18.7℃,极端最高气温42.4℃;年平均无霜期208天,日照时数2479.7小时,≥10℃积温4543℃;年降水量694.7mm。雨热同期,适合多种植物生长。2.1.1.5植物资源郓城县内共有木本植物45科75属113种,主要用材树种有毛白杨、黑杨、刺槐、白榆、泡桐、旱柳、臭椿、法桐等;经济树种主要有苹果、梨、桃、杏、葡萄、大枣、香椿等。野生植被主要有小蓟、白茅、野古草、狗尾草、马唐草、马绊草、芦苇、碱蓬、藜类等。栽培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谷子、大豆、花生、甘薯、瓜菜类等。2.1.2社会经济状况全县现辖11个镇10个乡,1041个行政村。截止2008年底,全县总人口117.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71万人。人口密度715人第4页共33页第3页共3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33页/平方公里,人口净增率0.6%。全县农业劳动力55.64万人。2008年全县社会总产值(GDP)1025268万元,农业产值294863万元,林业产值9384万元,牧业产值146924万元,财政收入63356万元,人均GDP10473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630万元。2.2项目建设单位经营管理概况2.2.1机构、人员、技术力量、设备设施郓城县林业局下设林业站、科技推广站、森保站、种苗站等9个业务科室;财务科、造林科、公安科等6个行政科室。下属事业单位有国有林场1处,苗圃1个,21处乡镇林业站。全县现有林业干部职工32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3人,高级工程师12人,工程师27人。郓城县林业局技术力量雄厚,信誉度高,连续六年在菏泽市林业工作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营造林先进县,山东省林业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沙化监测先进单位,山东省部门绿化先进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