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屏幕数字化巨鹿整饰一、实习目的掌握栅格图像配准、图像格式转换、图例板建立、属性构造建立及地图屏幕数字化的措施和环节。二、实习内容运用给定的土地运用遥感影像图(文献名巨鹿整饰.JPG),转换为MapGIS的Msi格式,配准并通过鼠标手工跟踪显示在屏幕上的栅格图象来创立矢量地图对象。三、实习规定地图屏幕数字化按层进行,地图要素分层及文献名如下:1.线状地物(线状要素,文献名XZDW)2.地类界线(线状要素,文献名DLJX)3.行政界线(线状要素,文献名XZJX)4.地物注记(点状要素,文献名DWZJ)5.地类图斑(面状要素,文献名DLTB)四、实习环节1.格式转换MAPGIS所支持的是MSI影像格式,因此在数字化之前必须将其他格式的数据转换为MSI影像格式。这步工作是在MAPGIS的图像分析模块中进行的。在图像分析模块窗口中,打开文献菜单,鼠标单击数据输入子菜单,在出现的文献转换窗口中添加要转换的图像文献,并在转换数据类型栏中选择JPG文献,点击文献转换命令,图像被转换为MSI格式。图12.影像校正该操作在图像处理模块中完毕。图像配准是进行适量化前非常重要的一种环节,MapGIS的图像配准是在图像处理的镶嵌配准模块中进行的。2.1输入控制点在图像配准对话框的图像上选择一点(经纬线交点)并单击鼠标,按下空格键,然后在弹出的编辑控制点对话框中键入该点对应的实际坐标值(经纬度)(如图所示)。每个控制点有一种标号,指示控制点的名称,如“Pt1”等。一般输入4个控制点,但应当注意其中任意三个控制点不能在一条直线上。图2图3图42.2编辑控制点输入第四个控制点后,MapGIS将自动计算校正误差。MapGIS运用控制点进行数值变换,靠该变换来倾斜、移动和调整数字化对象,使之与控制点相符。MapGIS按设定的坐标系确定控制点的相对位置,对比这些点在栅格图像中对应的坐标,随即算出一种误差,即点在栅格图像上的位置和单击位置的实际坐标之间的偏差。误差值应当与数字化仪的图形辨别率保持一致,大多数状况下误差不应超过图框宽度的千分之几或仅为几种像素。为减少误差估计偏高的也许性,可增长控制点数量并且为控制点设定坐标时要尽量精确。同步,仔细检查在图像配准对话框中与否已设定对的的投影。按确定按钮,完毕栅格图像的配准。3.工作环境设置工作环境重要包括工作目录、矢量字库目录、系统库目录、临时文献目录四部分。其中,工作目录最为重要,它表达软件操作所直接指向的文献夹,因此将工作目录定位为本次研究所在的文献夹;矢量字库目录重要是规定在信息提取过程中所波及到的文字注释的字体类型、字体颜色、字体大小等参数,采用系统默认即可;系统库目录也非常重要,它重要是提供图形的显示参数,采用不一样的系统库,图形显示效果不一样;临时目录库也设在本次研究的文献夹下,它重要寄存信息提取过程中所产生的临时文献,一旦哪个文献出现问题,就可以去临时目录中找到它的临时文献,然后对文献进行恢复。图54.分层在矢量化之前都要做好这步工作,分层设计不仅可以简朴清晰、迅速以便地查找到想要的信息,并且在设计时也很以便灵活,突出了主题,减少了工作量和数据冗余,为属性构造的设计做好了铺垫。对Mapgis进行分层后如下图所示:图65.图例板设计为提高图形矢量化的速度和精确率,建立了专题工程图例板,矢量化时便可通过图例板获得目前点、线、面的详细参数,而不用每次输入图形时都重新设置。图76.属性构造设计做完分层工作后,根据每层的需要及侧重点进行了属性构造的设计,它是矢量化工作开始前必须认真考虑的一种问题,为后来数据库的建设打下了基础,也是连接图形和数据库的纽带,因此建立合理的属性构造是十分必要的。7.矢量化7.1MapGIS重要绘图工具和使用措施F5键(放大屏幕):以目前光标为中心放大屏幕内容。F6键(移动屏幕):以目前光标为中心移动屏幕。F7键(缩小屏幕):以目前光标为中心缩小屏幕内容。F8键(加点):用来控制在矢量跟踪过程中需要加点的操作。按一次F8键,就在目前光标处加一点。F9键(退点):用来控制在矢量跟踪过程中需要退点的操作,每按一次F9键,就退一点。有时在手动跟踪过程中,由于注释等的影响,使跟踪发生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