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干部监督交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重点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将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行为,置诸于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督促的约束之下,防止权力发生腐化,是至关重要的。(一)、目前在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上,总的状况是监督不力,没有形成一种经常有效的监督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上的阻力和认识上的差距比较大。相当一部分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自我监督观念淡薄,自觉接受监督意识不强。有的只习惯于发号施令,对别人进行检查,不习惯来自别人的监督,认为监督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一听监督就反感,对接受下级监督更不自在;有的领导干部视自己为特殊党员,不主动参加党组织的正常生活,游离于党的组织之外,无视监督,甚至抵制监督;极少数领导干部出于某种动机,害怕监督,回避监督,力图使自己处于一个不受制约、为所欲为的自由空间。一些党员在对党内监督的重点是什么,不甚明了,认为党内监督是一视同仁,没有重点可言;也有的党员、干部存在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敢监督、不想监督、不善监督。二是监督机制不完善。一些党的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软约束无力,硬约束不健全,监督工作滞后性也比较突出,没有做到在事先、事中及时监督,把问题解决在萌发状态和初始阶段;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不健全、不配套,有的缺乏操作性。如有的地方制定的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公款旅游、领导干部重大生活事件申报等制度,没有制订出相应的实施办法,制度的约束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一些地方对监督制度往往是重建立、轻执行,重号召、轻检查处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是导致个别领导干部权力失去制约,走向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前尤其要抓住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这个党内监督的重点,切实加强监督的力度,使党内第1页共5页监督发挥出应有的效力。(二)、重点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是由他们在党内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党的各级领导机关是各级党组织的组织中枢、领导核心,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指挥系统。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领导机关的主持者和决策者,肩负更大的责任,更需要来自党内经常性地监督和制约。这是加强党的领导机关勤政廉政建设,实现党内监督的根本任务,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坚决、全面、正确贯彻执行的客观要求。重点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党内监督的本质所要求的。我们所说的党内监督,其本质内容就是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监督他们正确地行使权力,防止权力滥用。在党内,权力的实际运用,主要是交给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党内监督的重点。他们能否正确地行使权力,不仅关系到一个地方和部门的全局,甚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而且在执政条件下,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一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谋求私利,玷污手中的权力而诱发消极腐败现象。因此,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为了整顿作风,搞好民风,先要从我们高级干部整起。”(《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19页)只要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不出问题,我们党内就不会出大问题,即使出了问题也容易解决。重点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党保持清正廉洁的一项重大措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及其派生的平等观念,对于强化人们的民主意识,消除特权思想等级观念,克服官僚主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经济领域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则常常被一些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带到党内,导致把党的原则、党的权力商品化的倾向,从而产生消极腐败现象。领导干部中的意志薄弱者,在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的条件下,禁不住酒醉金迷、犬马声色的诱惑,私欲膨胀,利令智昏,而大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腐败问题无论表现为何种形式、何种特色,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手中有权的人对权力的滥用。一些从高级干部堕落成第2页共5页犯有严重罪行的腐败分子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