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小金库防治意见20XX年以来,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和省、市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扎实推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巩固治理工作成果,进一步强化监督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现就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实际,按照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总结治理经验,深入剖析产生“小金库”问题的原因,从加强教育、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强化监督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出台制度、采取措施、推进改革,逐步建立从源头上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铲除“小金库”赖以生存的土壤,彻底清除“小金库”,从根本上解决“小金库”这个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二、工作内容(一)加强教育。坚持教育在先,防范在前,从加强教育引导入手,结合“小金库”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典型案例,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教育防范机制,提高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1.将防治“小金库”的教育纳入反腐倡廉建设总体格局,把加强财务管理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2.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财经纪律教育制度,列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强化遵纪守法观念、廉洁从政意识和财经业务素养。3.建立领导干部、财务会计人员常态化教育制度。4.分级签订防范和杜绝“小金库”承诺书。5.建立警示教育制度。丰富警示教育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完善制度。全面总结“小金库”治理工作经验,深入剖析产生“小金库”的原因,找准容易滋生“小金库”的重第1页共4页点环节,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源头治理。1.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财务收支监督管理制度。有关部门要完善账户、现金、票据、会议费、培训费、工会经费、“三公消费”和国有资产等管理制度和办法,建立健全约束机制,提高资金资产使用及财务核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2.制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调整完善各项经费列支标准,加强行政经费管理。3.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收支、银行账户和票据管理,建立健全责任制,提高制度执行力。4.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国有资产清查,逐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规范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行为,严格执行国有资产收益“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5.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举报长效机制,设立和公开日常性举报电话;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和联合办案机制。(三)深化改革。认真分析管理现状,按照先易后难、注重实效的原则,不断推进和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机制建设防止“小金库”问题复发。1.部门预算管理改革。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强化预算约束。2.行政经费管理改革。完善财政经费保障,保证部门之间利益分配平衡;加强行政经费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涵盖范围,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4.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提高政府采购支出占应采购规模的比重,不断推动政府采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5.公务卡、“一卡通”改革。规范财政资金支付方式,减少财政资金使用上的“跑冒滴漏”。6.事业单位改革。合理界定财政保障的事业单位范围,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改革,规范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管理。7.“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完善非税收入特别是国有资产收益监管机制。第2页共4页8.津贴补贴管理制度改革。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四)强化监督。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整合监督力量,加大责任追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1.监督检查。(1)党内监督。细化《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2)群众监督。不断完善群众信访制度、举报制度,加大对群众举报的核查力度,完善对举报人的保护和重奖制度。(3)行政监察。完善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对“小金库”违法违纪行为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小金库”问题的处理处罚力度。2.内部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