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十一五发展研究计划项目课题编号:200606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配套环境及发展对策研究委托单位: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研究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负责人:周荣莲副教授起止时间:2006年6月—2007年2月《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配套环境及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发展配套环境及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成员课题顾问:李铁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研究员课题负责人:周荣莲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课题参与人:王育宝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后冯涛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程少川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郑立国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张莹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凯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摘要汽车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一国或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常常反映着该国或地区整体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当前,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地区实现率先发展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最成功的范例之一,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发展汽车产业就成为西安市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重要举措,成为西安高新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目标和发展迈上新跨越的强有力保证。本报告在系统深入分析和揭示汽车产业、汽车产业链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国际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及趋势的基础上,以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数据为支撑,研究了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发展特点、配套模式以及产业发展配套环境的优劣势,最后提出了完善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配套环境的对策措施。报告认为,当前,国际国内汽车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征:新兴国家和国内的二线、三线城市开始成为汽车企业追逐的重点区位;精益化成为汽车整车厂重要的生产方式;规模化与重组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汽车技术的平台化、汽车功能的模块化和汽车产品电子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企业降低成本、适应个性化市场需求的具体战略;汽车制造业空间上的集聚性特征明显等特征。基于国际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报告认为,虽然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具有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势头,具有一定研发、设计能力和人才储备优势,而且在一些关键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等产品的制造上具有一定基础,但西安高新区的汽车产业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企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也不是很高。而且,从产业的配套能力和模式上看,西安与西安高新区汽车企业的发展是主要依靠自我配套来发展的。但这种配套主要不是通过区内而是通过区外配套来实现的。这种依靠企业自身配套、但配套主要来自区外的产业发展的模式,与国际目前通行的汽车产品专业化生产、全球采购的大趋势是不相吻合的,对西安高新区做大作强汽车产业也是不利的。但从总体上看,西安高新区发展汽车产业的优势和机遇大于威胁和挑战,西安具有发展汽车业的巨大潜力和基础。为了进一步促进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报告提出了高新区发展汽车产业的基本思路,并针对西安市和高新区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其基本思路是明确一个主攻方向、抓好两个主线、重点做好3项工作。建议西安市支持高新区发展汽车产业的具体措施分别是:成立汽车产业发展配套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提出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划;以自主创新为主导,正和相关科技资源,启动西安汽车创新工程战略;设立汽车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尽快出台支持高新区汽车发展的汽车消费政策;加强汽车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重视提高技术工人素质等。对西安高新区而言,一是大力支持比亚迪和法士特等高新区汽车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在高新区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汽车产业集群;二是建立高新区汽车产业联盟,推进区内企业的合作,完善汽车产业链;三是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汽车整车以及零部件企业入区,扩大国内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四是以比亚迪、法士特为核心,高标准建设高新区汽车产业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