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模拟题(一)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正式诞生于(B)A20世纪末B20世纪初C19世纪末D19世纪初2、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A)A廖世承B房东岳C潘菽D陈志伟3、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D)A场独立型B辐合型C发散型D场依存型4、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信息是(D)A发觉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机械学习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得到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D)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负强化D替代强化6、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发地,这是(A)的观点。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7、程序性知识的基本单元是(A)A产生式B图式C命题D表象8、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临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C)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低分现象9、”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这句话标明制造性的(D)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10、把儿童道德进展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个阶段的心理学家(A)A皮亚杰B科尔伯格C加涅D班杜拉11、针对个别同学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采纳观察、谈话等方式收集,这种评价称为(A)A标准参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非正式评价12、品德的构成部分是(ACDE)A.道德意志B.道德动机C.道德情感D.道德认识E.道德行为方式13、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的特征有(ABC)A.具有挑战性与制造性B.具有坚定信念C.能够正确归因D.计较个人得失E.不打无把握的仗14、克服焦虑的原则有(DE)A.运用想象B.放松自己C.认清焦虑状况D.不回避E.正面迎战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的讨论对象定义为:教育心理学是在讨论__学校教育情景_中,(学与教)以及(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以及(心理规律)的科学2、在”学“与“教”的互动过程中,(同学)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素。3、讨论“学”与“教”的(互动)过程,就必须以(同学)为中心。4、席尔瓦和汉森认为存在四种基本的学习风格,即(感官-思考型)、(感官-感受型)、(知觉-思考型)、(知觉-感受型)四种5、(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6、智力的性别差异有两点基本认知:一是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女性智商分布较均匀;二是男性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女性长于形象思维。7、消退是指通过消除正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8、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9、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再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过程。10、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1、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所提倡的12、学习期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索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意向13、迁移的定义: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4、根据迁移的内容来划分,可以把迁移划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15、定势的作用有两个:一是积极地促进作用,二是消极的阻碍作用16、根据知识表述形式不同,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7、以往分为临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18、遗忘衰退说:这会对遗忘原因的古老解释,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的衰退引起的,衰退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遗忘是由于记忆的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致最后消逝。19、操作技能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操作定向20、元认识策略包括三种: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解策略2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的状态的过程2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心理成分。23、信息沟通的基本要素:信息源、接受者、信息、通道24、教学评价的作用: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教学作用。25、同化说:奥苏泊尔认为,遗忘过程究其本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单化的过程。有两种遗忘,积极的遗忘和消极的遗忘。26、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收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支持干扰理论的实验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就是后继学习的材料对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