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的运用云南玉溪工业财贸学校653100魏华新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是中专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可利用课件的直观性、互动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在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问题的被发现过程,规律的被提示过程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例如:把数学课件运用到渗透“化归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方程和函数的思想方法”教学中。关键词:数学课件,渗透,化归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方程和函数的思想数学思想就是数学研究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也是在对数学知识和方法作进一步认识和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性观点。与数学概念相关的有集合与映射的思想,方程与函数的思想,参数的思想,极限的思想;与数学方法相关的有转化与变换的思想,化归的思想,构造的思想,类比的思想等等。数学思想的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是在多次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的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形成“数学思想”。多媒体技术在某些渗透“数学思想”教学中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一、数学课件在渗透“化归思想方法”教学中的运用化归的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新化旧,立体化平面,几何与代数的互相转化,高阶化成低阶,多元化一元等等。化归方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的通常表现为:当判定一个空间图形(或者空间图形的某一部分)是平面图形时,就可以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去进行研究,这样就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的问题去解决。要进行立体化平面,就要明确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还要明确立体化平面的转化过程。现就课件“绕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形成的圆锥”来说明旋转体和平面图形的联系,立体化平面的转化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在教学中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在“求给定一个平面图形绕着给定旋转轴旋转得到的旋转体的体积或表面积”这类问题时,不知道旋转体的形状是什么,也不知道是怎样从平面图形旋转而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型不能动态地反映平面图形绕着旋转轴旋转的过程以及得到的旋转体,这样学生对旋转体是怎样从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理解不深,更谈不上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的问题去解决。在多媒体环境下,我们如果用课件就能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不易处理的难题。在课件“绕着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形成圆锥体”中,为了让学生能分辨清楚旋转轴及与旋转轴垂直的线段旋转得到什么图形,与旋转轴斜交的线段旋转得到什么图形在课件中采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例如:红色的AB边为旋转轴,蓝色的BC边旋转一周形成了以点B为圆心,以BC边为半径的蓝色的圆;黑色的AC边旋转一周形成以AC边为母线的黑色的圆锥侧面。为此,学生对圆锥的底面与直角三角形的点B和BC边的关系就很容易地理解了,进而对“已知旋转轴和旋转平面求圆锥的底面积或已知圆锥的底面积求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这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当点击“圆锥侧面展开图”时,就把立体图形变为平面图形,求圆锥侧面的面积就变为求以母线AC为半径的扇形的面积。用类似的方法制作出课件“绕着矩形的一边旋转形成的圆柱”、“绕着直角梯形的直角边旋转形成的圆台”。通过以上三个课件及教师提出问题:1、与旋转轴垂直相交的线段旋转一周得到什么图形?2、与旋转轴相交但不垂直的线段旋转一周得到什么图形?3、与旋转轴平行的线段旋转一周得到什么图形?5、与旋转轴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线段旋转一周得到什么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后就能得结论再用这些组合起来的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未知平面图形绕着它的旋转轴旋转后得到什么立体图形或要验证想象出的旋转体是否正确时,还可以用课件来帮助。例如:在做题“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3和4,将此三角形分别绕它的三边所在直线旋转,得到三个旋转体。求三个旋转体中表面积的最小值。”先让学生利用以上通过观察和思考后的结论来解这题,思考绕着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与轴垂直的另一条直角边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