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一、目的为正确、快速、高效地处置地震、地质等灾害引起的燃气设施较大范围损坏或燃气供应重要设施设备损坏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地质等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0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发挥燃气公司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社会责任,特编制本预案。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应对和处置因地震、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灾害以及其它不可预见地质灾害造成的燃气设施、设备较大范围损坏或重要设施、设备损坏事件。三、权责3.1公司总经理负责地震地质灾害预案的分发,保证预案和实施程序每年进行审查和修订。3.2公司分管安全的领导负责应急人员培训的管理和演练。3.3公司所有员工都有义务执行本预案中各自的职责。四、定义地震地质灾害是指在地震作用下,地质体变形或破坏所引起的灾害。地震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地基土液化、软土震陷、崩塌、滑坡、地裂缝和泥石流等。五、参考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1《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要求》《**市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六、内容描述6.1危险源分析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我国地震多发区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区。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所属青藏地区的西南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主要集中在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属于扬州~铜陵地震带。扬州~铜陵地震带,北以盱眙~响水口断裂为界,南以无锡~崇明断裂为界,构成一向西南收敛的楔形,东北端延伸入黄海海域,为江苏境内的主要地震带。地震地质条件,据重力、航磁、钻探及人工地震等资料分析,本区为一中、新生代坳陷区,区内断裂以北东向的断裂束为主,北北东及北西向的断裂也较发育,并切割北东向的断裂,这些断裂在新构造期活动明显,新生代开始分异,以盱眙、扬州、**、无锡一线为界,把本带分为东北段和西南段,东北段以继承性的大面积沉降运动为其特征,西南段则以间歇性的抬升运动为其特征。地震活动水平,无论在强度上和频度上均属中等,自有史料记载以来,共发生Ms≥4级地震31次,其中最高震级为7级,这些地震主要分布在东北段的黄海海域,陆地上的最大地震为6级,主要分布在扬州、**、溧阳一带。26.2危害程度分析重大及以上地震地质灾害除造成燃气设施设备大范围损毁和大面积停气外,还会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破坏,导致交通、通讯瘫痪,水、电、气供应中断,燃气管网抗灾救灾、应急救援、抢修恢复工作的开展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6.2.1地震灾害对燃气设施的主要影响(1)地震灾害对燃气设施造成损坏,可能引起燃气供应大面积停气事故。(2)地震对水库和大坝有极强破坏作用,可能造成跨坝、水淹燃气场站、办公场所等事故。(3)地震有可能引发地面塌陷、火灾、水灾等次生灾害,对燃气管网造成连锁影响。6.2.2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对燃气输配管线和输配场站设施的主要影响(1)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对燃气输配管线的主要影响有:地下燃气输配管线设施损坏,导致燃气泄漏、燃气供应停止。(2)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对水(火)输配站的主要影响有:站内挡墙被冲垮、厂内外排(截)水沟被堵塞、进站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