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珠三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组员: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目录:一、前言·························3二、珠三角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简介············3三、珠三角地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现状以及问题·····4四、珠三角地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发展战略········7五、总结························10第3页共10页第2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0页一、前言珠三角地区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充分发挥毗邻香港,澳门的优势,较早地承接了国际资本、技术和产业的转移。2008年,珠三角已占全省23%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省83%的产出,过去十年来,珠三角经济成长平均以15%~25%的增长率高快速增长,国民所得增长更是超过了20倍,是广东、全国经济活动的积聚地区。然而,珠三角在上世纪90年代创造的奇迹是低成本的土地与劳动力驱动的结果,随着周边新兴国家及地区,如老挝、泰国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开发和发展,珠三角在成本方面的优势日益削弱,迫切地需要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2008年的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快了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但这一轮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逐渐成为企业理性的选择。作为中国经济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地区之一,珠三角的产业升级可以为全国的产业升级提供经验,并起到窗口和杠杆作用,为此,我们小组对珠三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展开了讨论。二、珠三角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简介(一)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8%,不仅高于全省14.5%、全国9.7%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地区的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80亿美元急升至2005年的2321.7亿美元。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口贸易总额高达384.6亿美元,占全省当年出口贸易总额的76.6%;实际利用外资87.9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全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和24%。(二)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5.8:45.5:28.9发展为1994年的8.8:51.2:40。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三)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很快形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了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种养业为支柱,农工技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四)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加速城镇化。70年代末只有几十个城镇,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个,1992年达到406个,1994年达到597个。15年增长近10倍。中山、东莞两市,只辖建制镇,而没有县和乡的建制。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45.2%,比全省比例高出16个百分点。现在,该地区平均每65.1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镇。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将现代城镇的服务功能优势与现代乡村的田园风情优势相互补充、结合,推动了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区。(五)社会流动走向健康有序。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外来工聚集地。现在,在该地区就业的外来务工者有数百万,形成了规模庞大、富有特色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