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朱吉稳同志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4月26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进一步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决心。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回顾近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客观分析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今后教育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动员全县上下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大力度,不断开创我县教育事业新局面。刚才,部分获奖单位进行了经验交流,胡县长就我县教育重点工作做了安排部署,讲得很全面、很具体,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四点:一、充分肯定成绩,认真总结经验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教育工作,近年来,更是把教育摆到强县富民的高度,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教育投入大幅度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基础教育蓬勃发展,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已成为教育新的增长点;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科学发展的良好势头,为西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12月,我县代表河南省顺利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先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总结回顾我县近年来教育工作,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三个第一”彰显教育工作成绩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名牌效应持续扩大,实现了“三个第一”。一是高考成绩从2004年的全市落后位次上升到现在的全市第一,8年间,我县共有1500多名学生考取国家重点院校,共有14名考生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两度夺取全市高考文科状元;二是教育质量综合评估荣获全市第一,13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综合评估,西峡一高名列全市第一。全市表彰的30所初中,西峡县8所初中榜上有名,其中4所入围全市前六名;三是“职业教育强县”评估验收名列全省第一,西峡教育已成为全市的亮点。(二)“三种模式”彰显教育工作特色我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紧紧围绕新课程提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理念,在全县学习推广“洋思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了“一级两部”、“一校两部”管理法、“三疑三探”三种教育管理及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自主创新的“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因循守旧教学方法。通过在全县300多所中小学校强力推进,有效解决了教师职业倦怠和学生负担过重而导致厌学、辍学的问题,促进了教学质量大面积提升,被有关专家称之为“课堂教学的革命”,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时报》、《中国教育》、人民网等近百家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在全国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已有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湖北、辽宁、四川等21个省市区的850个团队、26000余人到西峡观摩学习,成为西峡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三)“三支力量”彰显教育工作实力我县教育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我们拥有三支强有力的兴教队伍。一是政府力量支撑。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近五年来,全县投入校建资金达2.55亿元,新征土地1000余亩,新建校舍133幢、18万平方米,改造D级危房3.58万平方米,彻底消除了现有D级危房。2003年启动建设总投资1.2亿元的一高,2005年合并三高、四高,2007年投资2300万元新建城区四小,2008年投资2800万元实施二高宿舍楼建设工程,2011年城区四小二期工程、筹建三中和南阳职业学院再次被列为全县重点工程。同时,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年对中学高级教师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每学期对教师待遇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年为薄弱学校至少研究解决1个实际问题;每年教师节都评选表彰一批重视支持教育工作的先进乡镇、十佳部门和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各乡镇、街道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突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规范了教育发展工作的责任和任务,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