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在支持中小企业中的经验、做法及亮点一、中信银行中信银行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中的亮点是分阶段采取不同的信贷措施。一是在小企业发展初期,通过个人经营贷款、住房或商铺按揭贷款等产品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二是在企业已经有一定积累,需要尽快做大做强时,设计一系列货权质押和应收款质押产品来代替传统的资产抵押,沿着企业的资金链、产品链把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纳为整体、联动开发,陆续推出了保兑仓、汽车金融、钢铁金融等物流金融类产品组合——“银贸通”,有效地解决了部分中小贸易企业的融资问题,为其加快资金周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三是通过开发出口押汇、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远期信用证、福费廷、法人账户透支等产品,帮助中小企业打开融资空间;四是积极配合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扩大企业融资渠道。二、工商银行(一)建立和完善六项机制一是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收益。工商银行各分支机构在人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根据客户对银行的综合贡献度和贷款风险度进行适当上浮,主要考虑因素包括金额、贷款期限、担保方式、在银行的结算量以及中间业务量等情况。二是建立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专项考核。工商银行各二级分行均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中小企业客户经理考核办法,考核方案以贷款增量、质量、收益等为主要考核指标,既考虑到信贷人员管理过程中的尽职情况,又兼顾贷款规模、质量和收益等情况,以提高信贷人员拓展小企业贷款市场的积极性。三是区别对待、分类授权、梯度推进。工商银行二级分行分为四个类别,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转授权、客户准入标准等方面分别实施不同的区域信贷政策。对中小企业客户资源丰富、信用环境良好、信贷管理水平较高的分支机构,在审批权限和客户准入方面给予其更大的自由度,鼓励其积极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四是不断优化业务流程,逐步完善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工商银行一方面对小企业客户评级、授信、押品评估、审查审批进行整合,实行“四合一”管理,做到审批与评级授信合并完成,同时实行“2+2”模式,提高审批效率;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信贷业务操作流程的相互制衡,实行双人调查、双人签批、双人办理手续等,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同时不断细化小企业贷后管理要求,推行客户经理“换手管理”等措施。五是建立专职客户经理队伍,做好资格认证培训。工商银行在专营机构组织框架下,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机构职能设置与市场定位的同时,建立小企业客户经理准入和资格认证制度,规范小企业客户经理选聘、培训、考试、认证、退出等工作,打造具备客户营销技能和识别小企业贷款风险能力的队伍,增强队伍稳定性。六是建立对违约客户的禁入和通报制度。工商银行要求在对中小企业客户新增融资时必须先查询人行征信系统(包括企业、个人征信系统)和内部特别关注客户信息系统,对有不良记录的均不得新增融资;对于有贷户已发生违约行为的,也按人行和银监会的规定及时报送有关信息资料。(二)积极进行产品创新,不断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工商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结合区域内不同行业、不容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目标客户的生产经营和现金流量情况,为中小企业设计了“财智融通”系列融资产品,着眼于中小企业未来收益权、债项权等账面低流动性资产的变现能力,在中小企业生产周期当中的不同阶段,分别提供“工商物业贷”、“大宗商品贷”、“合同订单贷”及“应收账款贷”,将贷款支持与企业现金流收入特点较为完整的结合起来。三、光大银行(一)创新经营模式,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贷款模式化经营光大银行探索的中小企业“模式化经营”,是通过细分目标市场、整合外部资源、优化内部流程、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为中小企业设计融资服务方案,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综合价值的提升。模式化经营的核心思想就是“实施平台集约化管理,批量开发某一特定的中小企业金融市场”,是继金融产品创新、信贷体制创新之后的又一创新。具体做法如下:1、细分目标市场光大银行遵循国家产业政策中提出的中小企业发展方向,结合中小企业特点和区域经济环境,坚持“有保有压”的信贷原则,确定以配套型、集聚型和科技创新型中小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