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舟山港【新形势下宁波—舟山港临港产业布局优化路径】【摘要】宁波—舟山港是浙江地区最重要的资源优势,在两港资源整合的新形势下,如何调整产业布局以适应发展需要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对宁波、舟山两港区临港产业的布局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布局调整优化的路径。【关键词】宁波—舟山港临港产业产业布局优化路径宁波—舟山港是世界上自然条件最好的港口之一,是浙江地区最重要的资源优势。20XX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73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78.84万标箱。20XX年3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宁波列入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突出了宁波在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中的重要作用;20XX年4月,《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进一步对各港区的功能进行了定位;20XX年11月,舟山连岛大桥的开通使宁波—舟山港资源整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之下,两港区的临港产业布局应如何调整以适应发展需要,实现产业集群优化,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一、宁波—舟山港临港产业发展与布局现状评价根据以前学者对宁波—舟山港临港产业的界定和分类,结合国家统计指标分类,本文选取宁波、舟山两地十二个主要临港产业进行区位商测算,确定各行业在当地的集聚度,并与这些产业的其它统计指标相结合,分析各临港产业在两市的发展状态。1、宁波—舟山港主要临港产业的区位商指数本研究运用区位商指数来对宁波、舟山两地的临港产业空间集聚度进行评价分析。区位商lq(locationquotient)又称专业化指数,可以反映某一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区位商大于第1页共4页1,说明该产业在区域已形成专业化,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区位商计算公式为:lq指数的分子是地区j的产业i占该地区工业的份额,分母是产业i占全国工业的份额。它能够测度该地区的生产结构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借此可以评价一个地区的专业化水平。根据两市20XX年统计年鉴中各行业产值数据,测算得出两市主要行业区位商结果如表1所示。对宁波来说,区位商大于1的产业有石油、化工、塑料制品等九个产业,说明这些产业在宁波已经具有集聚优势,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态势。对舟山来说,区位商大于1的产业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说明这三个产业在舟山具有集聚的优势。2、宁波、舟山主要临港产业专业化水平和集聚度分析本文通过对这十二个产业在宁波和舟山两市的工业总产值、企业数量、从业人口数量进行比较,结合两地区临港支柱产业的历史变化数据等,在区位商的基础上,对部分产业在两地的集聚度和专业化水平进行详细分析。宁波、舟山20XX年主要临港产业情况如表2所示。由于文章篇幅有限,本文重点对上表中产业集聚态势明显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进行详细分析。舟山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为船舶制造)区位商为6.9,且20XX年舟山的船舶工业总产值为536亿元,占舟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说明在当地已经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聚态势。对宁波来说,该产业的区位商是0.63,说明在宁波船舶制造的专业化水平还不高,没有形成集聚效应,虽然宁波拥有900多家船舶制造企业,数量是舟山的6倍,但是创造的工业产值却只有356亿元,说明宁波的船舶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度不高。纵观图1中两地的历史数据,船舶制造总产值都呈较快上升趋势,舟山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势头超过宁波。宁波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区位商是4.13,说明宁波石油的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已经形成的较强的地区集聚优势。而舟山该产业的区位商仅仅为0.16,远远小于第2页共4页1,表明该产业在舟山还没有形成产业聚集优势,这部分产业可能在布局上需要做出调整。再分析比较该产业20XX年的工业总产值等数据,宁波拥有相关企业16家,年平均从业人员为7514人,实现工业产值1226.7亿元;而舟山20XX年该产业规模以上的企业只有2家,年均从业人员141人,实现工业产值6.68亿元,仅为宁波的0.54%。由图2中两地的历史数据可知,舟山的石油加工、炼焦企业是在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基础薄弱,企业规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