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高考研讨会(2009年10月)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分析2010届高三文科历史学习备考建议汉口铁中明道华(特级教师)一、试题特点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湖北卷(即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Ⅰ)历史试题与2008年相比,整体思路和基本布局保持不变,基本题型、试卷长度、学科配分、跨科题量等相对稳定,命题继续注意学科性与综合性的有机统一,着重考查“与现实问题相联系的基础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学科内容”,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1.注意文史常识,强调历史概念近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科素养、历史意识的考查,直击学科必备常识,培养深沉历史感已成为命题目标之一,表现在本套试题中,文史常识、时空观念、阶段特征涉及较多,第12题考姓氏来源,第13、14题考查区域性和阶段性文化特征,选择题几乎题题要求从时空概念入手,灵活领悟阶段特征。甄别专用名词内涵,缜密学科思维也是命题的追求之一,第17题涉及“夷”“天朝上国”等历史名词,第21题涉及“共和主义”等四个具有特殊含义的政治概念。2.重视基础主干,强化材料识读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旨在准确地测量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有的学习能力,作为选拔性抽样考试,虽注意知识板块所占比例,并不着意考虑学科内容覆盖率的大小(参见本文所附《近三年高考文科综合湖北卷历史试题在知识板块方面的分数分配对比表》),在保持学科特点的前提下考查主干知识是一贯原则。本卷历史学科客观题较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文明碰撞与共生、转型时期社会特征等,主观题着重考查国际贸易和世界一体化、税制变革和中国现代化专题。在具体史实的考查上,往往采取背靠教材的呈现方式,引导考生从微观史实角度发掘史学含义,如第13~17题较明显地照应了现行教材,但答案需要在对诸多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的联系比较中抉择,这一过程又往往促使考生加深对历史阶段特征和历史规律的理解。其中第17题揭示中国近代对西方殖民者的称呼从“夷人”到“洋人”的转变的关键原因不是自醒而是被迫,客观上可看作是对教材从主张“师夷”到兴办“洋务”的话语改变的成因的补白。材料认知能力是治史的基础,而提供多样化的情景材料,使老问题亮出新视角既体现了学科特性,又是让命题做到开放鲜活的主要途径。历史题十分重视解读、判断和运用材料,给出材料,获取信息,灵活大胆地解决问题。本卷历史题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考查所赋分约占50%(参见本文所附《2006~2009年湖北高考文综卷历史试题的能力测试分布一览表》)。情景材料主要包括原始史料、经典史论、计量表格、历史插图等等。在功能开发上,大致包括两类,一是创设问题背景,如第12、13题,第37题材料三,第39题材料二,这一类较少;二是直接提供信息,这一类占绝大部分。3.反映史学前沿理论成果,体现课标教材理念命题专家强调“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构建的”,作为仍在使用大纲版教材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的区域的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重视体现课标教材理念,即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认知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历程。它实质反映了史学前沿理论成果,特别是整体世界史观和现代化范式、文明史范式。历史试题的命制者重视以文明史观整合知识体系来把握主干知识,确定命题基本思路、立意和认识的提升。本卷以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为选点的历史选择题几占半数,第23题直接体现全球史观。课标强调探究创新,全卷很少设题考查再现性水平,第18~23题及第37和39题诸问侧重逻辑性水平和创造性水平。第37题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不仅需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与已知整合出新,更要求依据题意调动专题专线认知作概括性和严谨性创新思考。4.凸显现代意识,折射时政热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