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为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拉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何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挥以市场为导向的“种—养—加”一条龙服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作用,是当前亟需探讨解决的重要课题。一、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分析近年来,在中央各项支农政策的扶持下,我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稻、食用菌、烤烟、茶叶、药材、水果等优势农业产业,并以此为依托,发展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成功培育了坪上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豪峰茶业有限公司、生平米业、冠军实业等上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坪上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为省级龙头企业,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00余家。近几年来,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增长较快,形势喜人。但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比,还有一定的差距。1、小农意识强,加工档次不高。不少企业主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强,习惯于“小打小闹”,满足于“小富即安”,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和长远发展眼光,更没有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勇气和魄力,有的因担心市场风险,安于小作坊模式,导致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步伐缓慢,形不成大气候。现已发展的几大农产品中,水果、蔬菜、药材、水产等产品几乎都没有进入加工环节,直接从生产环节流入市场,进行鲜货销售。粮食、食用菌、茶叶、油料、竹木等农产品,虽然进入了加工环节,但大多为初次加工和简易加工,档次不高,加工出来的多为“原”字号或“大路货”产品,加之包装简陋,难以打开销路,发展步伐不快。如食用菌虽然年产量达到7万多吨,但还没真正进入加工环节,除坪上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偶有一些盐渍菇加工外,其他基本都停留于鲜货销售层面,总加工转化率不达0.3%。真正进行高档加工的只有豪峰茶业有限公司和生平米业公司,但一个停滞不前,一个起步缓慢,全县农产品加工的整体水平仍然不高。第1页共3页2、资金投入少,加工规模不大。农产品加工业是一种投资大、利润小、见效慢的行业,特别是处于初次加工和简易加工阶段的农产品加工业几乎没有多大的利润空间,大多数投资者都不愿意投资于农产品加工业。而且农产品加工业所需的原料季节性强,加工企业为了准备足够的原料,不得不季节性地一次购足一年中所需原料,由此而占用了一大笔资金,影响了资金周转。一些金融部门畏于农产品加工业的风险也不愿意向农产品加工业投入太多的信贷资金,而县乡财政都很困难,靠财政投入的产业引导资金也非常有限。因资金紧张,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都无力扩大生产规模,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为小型企业,有的还是家庭作坊式生产,难以创建知名品牌,打造整体优势,凝聚市场竞争力。如米业加工,全县虽有加工企业近100家,但日产量达50吨的只有生平米业和冠军实业2家。3、科技装备差,加工效益不好。目前,我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除生平米业和豪峰茶业有限公司的设备和工艺稍微先进以外,其他加工企业设备都比较简陋,工序都比较简单,工艺都相当落后,有的甚至还是非常原始的手工制作,加之技术人才也严重缺乏,所有加工企业中真正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不到10%,导致农产品加工科技装备水平落后。由于农产品加工业大多处于初次加工和简易加工阶段,科技含量不高,加工精细度差,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加工增值率一般都比较低。质量也不够稳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影响农产品加工企业上水平、出效益。二、发展我县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议农产品加工业倾斜的政策扶持体系,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减少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影响,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农产品加工行业。2、要进一步加大对产业资金的多渠道支持。加大产业投入,破解农产品加工业的资金瓶颈。农产品加工业资金周转期长,需要大量投入,除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外,对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还要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投等方式予以扶持,并配套安排相应的扶持农业产业链建设专项资金。要制定长远的农业发第2页共3页展规划,握紧拳头、集中财力办事,对各部门的支农资金进行整合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支持农业产业链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