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目录一、区域位置及政区概况…………………………………1二、自然地理条件…………………………………1三、自然资源及特点…………………………………3四、人口…………………………………3五、社会经济概况…………………………………6六、社会公共设施概况…………………………………8七、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11八、环境现状基础资料…………………………………12九、电力基础资料…………………………………13十、电信现状资料…………………………………14十一、燃气现状资料…………………………………15目录一、区域位置及政区概况…………………………………1二、自然地理条件…………………………………1三、自然资源及特点…………………………………3四、人口…………………………………3五、社会经济概况…………………………………6六、社会公共设施概况…………………………………8七、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11八、环境现状基础资料…………………………………12九、电力基础资料…………………………………13十、电信现状资料…………………………………14十一、燃气现状资料…………………………………15一、区域位置及政区概况1.区域位置磐安县地处浙江省中部地区,介于东经120º17’——120º47’、北纬28º49’——29º19’之间。东与天台县、新昌县相连,南与仙居县毗邻,西部与缙云县、永康市接壤,北与东阳相连。县域呈东西短、南北长的形态,东西47公里,南北54公里,总面积1198.88平方公里。磐安县目前县城所在地安文镇位于县域西部,东经120º26’、北纬29º’03,镇域面积90.03平方公里。镇区北距杭州市216公里、南至温州261公里、西至金华126公里、北至宁波212公里。2.政区概况磐安县建县历史虽然不长,但行政区划归属多变。今磐安地域在春秋战国时代属越国统辖范围,自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始,分属东阳、永康、缙云和天台。清初曾设四平县,稍时即废。1939年7月1日正式置县,以1939年设立的大盘山绥靖区为基础,划东阳、永康、缙云、天台四县边缘山区建县,县治设今大盘镇学田村。1949年10月30日,磐安县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县城设安文,属金华专区。1958年撤县,辖境并入东阳。1983年7月,国务院决定恢复磐安县,县城仍设安文镇。恢复后的磐安县比原来增加岭口、玉峰、尖山、胡宅、前山五个乡镇,属浙江省金华地区。1985年5月,金华地区撤销,金华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制,磐安县属金华管辖。二、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地貌磐安县属浙中山区县,全县受天台山、会稽山以及括苍山、仙霞岭余脉影响,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山峦重叠,一般都在800m以上;中南部较高,境内的青梅尖、大盘山、高二山海拔均在1220m以上,最高峰为南部青梅尖,海拔1314m;西部低,最低处是东北部夹溪谷地,海拔150m,相对高差1164m。山脉以海拔1245米的大盘山主峰和海拔1314米的清明尖为主轴,向东北和西南延伸,分脉扇形展布,整个县山峦重叠,山地占全县面积的86%。整体地形可以分为三个地形区:中南部低中山区:系大盘山脉的主体部分,包括九和、窈川、墨林、大盘、方前、维新、盘峰、高二、双峰等乡镇,以及仁川、尚湖、安文的一部分。其特点是:地势陡峭,山峰林立,主要山峰在1000米以上,山顶成尖形和锯齿状,坡度在25度以上,沟谷密集,多呈“V”形。东北台地区:位于境内东北部,包括胡山、尖山、玉山、万苍等乡镇和尚湖镇北部。其特点是:海拔较高,而台地内切割较弱,起伏和缓,地表呈浅丘状,谷地开阔;而台地外围切割强烈,边缘山峰在700~800米之间。西南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于新渥、冷水、深泽等乡镇以及安文、仁川的一部分。主要特征是:低山、丘陵、河谷相间,低山多在海拔700米以下,其中形成不连片的丘陵小盆地。境内山脉以大盘山主峰群为中心,主干线向南北发展,有一条明显的分水岭。向南一线直至清明尖分叉,一支进入仙居,一支与括苍山相接。向北一线在山环向东环有半周,然后分叉。一支向东北老鹰尖、仰瓦山沿天台界延伸,与天台山连接,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