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9页單元7隋唐五代的政治發展一、隋的興衰1.隋的建立:北周末年,皇帝(靜帝)年幼,以太后父親之尊輔佐朝政,最後篡奪皇位,改國號為,史稱。2.統一:隋文帝開皇九年,隋軍南下,攻滅朝,結束東漢末年以來約三百年的分裂局勢。3.隋文帝整飭吏治、改革政制、輕徭薄賦、崇尚節儉,史稱。營建新都:隋文帝承襲北周,定都,因舊城殘破狹小,在長安東南營建新都,稱為,後來仍稱長安。其方正整齊的格局成為後世都城的典範。廣設:為儲備糧食、賑濟救災,於各要地設置糧倉。(「官倉」儲備糧食,供應官府使用;各州自置「義倉」,由人民捐納糧食,以備災荒之需)開鑿運河:為方便糧食運送到都城,開了一條運河,東與黃河接,稱為。4.隋煬帝隋文帝死後,次子即位,是為。營建新都:煬帝時為進一步控制關東和江南,也在洛陽舊城營建東都。開鑿運河:為遊江南,煬帝另鑿、、;為征伐高麗,再鑿。這些運河形成全國性水運網絡,使江南物資得以便捷運輸京師,成為維繫隋唐帝國的經濟命脈。煬帝在位期間,大興土木,耗用民力甚鉅。三征,更加重人民負擔,導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5.隋亡:太原留守乘機起兵,攻進長安,稱帝自立,國號,是為,隋亡。二、李唐盛世1.唐的建立:隋末,李淵削平群雄,統一天下,定國號為唐,是為唐高祖。2.唐太宗即位:高祖次子經奪得皇位,是為唐太宗。對內:他以隋朝速亡為鑑,重用賢臣,更虛心接受魏徵等人的諫言,為後世留下「聖君賢相」的典範,史稱。對外:唐太宗派兵攻滅稱霸塞外的,西北各族君主紛紛歸順,向太宗上的稱號,使唐朝成為當時東亞的國際盟主。放大鏡:六世紀初,原居於阿爾泰山南麓的突厥族逐漸興起。隋文帝時分裂為二,東突厥在隋北境,西突厥在隋之西北。第2页共19页第1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9页3.唐高宗:他晚年多病,倚重皇后處理朝政,使她逐漸掌握大權。4.武則天篡唐自立,改國號,成為中國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為鞏固政權,任用酷吏,獎勵告密,嚴厲鎮壓反對勢力。唯才是用,破格拔擢新興文士,促進唐朝社會階層的流動。整體而言,內政與外交皆維持盛況。統治末年,唐室復興,但政局動盪,直到玄宗即位才告穩定。5.唐玄宗:勵精圖治、任用賢能,使唐朝國力再登巔峰,史稱。從到唐玄宗的一百多年間,是唐代的盛世。三、唐國勢中衰1.安史之亂背景:玄宗在位,逐漸安於享樂,因寵愛,將朝政交給其堂兄。楊國忠專擅自為,使朝政日益敗壞。時間:天寶十四年過程A.起兵:(身兼范陽、河東、平盧三地節度使)以討伐楊國忠為名,於范陽舉兵叛亂B.先後攻占洛陽、長安,自行稱帝C.玄宗逃至四川,太子北走靈武,即位為肅宗。D.安祿山死後,部將繼續稱亂,史稱。亂平:叛軍內訌,唐將等人用兵得法,終於平定亂事。影響A.歷時八年的動亂,使北方飽受摧殘,人口銳減。唐代國勢由盛轉衰。B.埋下的禍根。2.節度使意義:唐政府為維持邊境安全,先後沿邊設立節度使,各自總管一區的軍事,之後節度使權勢漸大,集地方軍政大權於一身。藩鎮割據:安史亂時,唐室為求早日平亂,對安史降將及功臣大量授與節度使官職,但中央無力節制,逐漸形成藩割據的局面。通稱「藩鎮」。3.黃巢之亂:唐末,民變不斷,其中尤以為最。過程:黃巢軍隊曾攻占,烽火遍及全國,唐帝國賴以維繫的江南經濟命脈也遭受嚴重破壞。平定:最後在黃巢降將(皇帝賜名全忠)的協助下平定亂事。4.唐亡:篡唐自立,建立,唐朝滅亡。補充:唐末除藩鎮割據之外,還有「宦官亂政」與牛李「黨爭」的問題。肅宗以後,宦官因掌握禁軍和參與朝廷大政,權勢越來越大。他們專權亂政,第3页共19页第2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9页驕橫不法,甚至操縱皇帝的廢立與生死。另一方面,朝中大臣各結朋黨,互相攻擊,形成「牛黨」與「李黨」水火不容的局面,還勾結宦官以為內援,唐末政治因此更為惡化。四、五代十國1.五代地理位置:流域先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