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组织学习教育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XX县区是一个不带县区、以镇(街)村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城市,全市70%以上的庞大资产、企业和人口等资源分布在农村。现有596个村级党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东莞发展的方向。村书记这支队伍在东莞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构建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新机制,是当前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东莞发展“固本培元”的一项重要工程。一、转型时期对农村党组织书记提出的挑战与要求东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育最早的区域之一,最令世人瞩目的是农村的发展。东莞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经过近1/4世纪工业化的洗礼,东莞农村已推进到向城市化、现代化过渡的转型关键期。当前面临的发展模式制约、社会转型缓慢、人的素质滞后、党组织作用弱化等大量矛盾、问题和风险集中在农村体现出来,对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执政力和学习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一)创新农村发展模式,对农村党组织书记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国正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阶段向在全球化条件下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转换,随之进入了一个高成本发展期。就东莞农村来说,过去那种靠大量消耗土地和劳力资源来支撑增长的模式已近极限,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转变,是建立在高科技、高智力、高成本、高投入基础上的转变,对于已长期习惯于低成本粗放式发展模式的农村干部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东莞农村能不能焕发出新的创造活力,继续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关键在于农村党组织和书记能不能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特别是对他们运用政策、科学决策、抢抓机遇、延揽人才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东莞自2001年以来,掀起打造“城市牌”建设热潮,加快推进农民向市民、传统农村社会向第1页共11页现代城市社会、农村管理体制向城市管理体制“三大转型”,农村城镇(街)化水平不断提高。去年,XX县区委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目标,又提出力争在全市范围内用5年左右完成“村改居”工作,3年左右完成股份制改革,10年之内实现农民居住“公寓化”。东莞农村面临着一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它涉及到农村各种生产生活要素的全方位整合重组。农村党组织书记必须在农村经济结构、社区建设、社会管理、文化观念、劳动者素质的改革、完善和提高过程中,率先完成由农村“当家人”向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者的转变。(三)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对农村党组织书记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对东莞来说,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当前,东莞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社会阶层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复杂多样;500多万外来人口绝大多数聚集在农村,突发公共事件不时发生,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社会组织和管理压力不断加大。特别是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日益加强,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分配的公平性和维护自身权益有了更高的期望,对农村党组织的公信力和领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农村工作的内容更加繁杂,难度逐步加大,尤其是土地征用、建设拆迁、福利分配、劳资纠纷等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靠老思路、老办法,解决不好农村的新问题、新情况。农村党组织书记处于这一“风口浪尖”,需要不断提高协调社会利益、处理内部矛盾、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四)适应农村体制改革,对农村党组织书记抓好自身建设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农村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向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党组织的领导方式要从以直接参与经济活动为主向营造环境促进社会化资本发展转变、从以经营集体资产为中心向社区管理和服务转变。同时,在直选条件下村级自治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主导性增强,党组织如何正确处理好与村级自治组织的关系并切实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如何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带领群众真正完成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