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3页课程名称公路勘测技术专业名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授课教师/职称王建林/副教授授课方式(合、小班)小班授课题目(章、节)项目二路线平面教材及参考书目公路工程、公路线型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教学目的与要求:◆知道公路平面线形的组成;◆了解平面线形的组合及特点;◆能进行公路平面线形的基本设计。◆知道公路平曲线超高、加宽的原因;◆会进行超高的类型和计算方法;◆知道加宽的类型和计算方法。◆了解中桩坐标的计算原理;◆能进行中桩坐标的计算;◆了解边桩坐标的计算原理。◆能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能绘制路线平面图;◆能计算逐桩坐标表。内容和时间安排、教学方法:1.内容和时间安排:圆曲线半径、超高、加宽、缓和段及缓和曲线、视距及视距保证,公路平面线形设计的要点等的。2.时间安排:22学时3.教学方法:多媒体、讲述、作业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圆曲线半径、超高、加宽、缓和段及缓和曲线2.难点:超高缓和段上超高的计算,视距包络图绘制。复习思考题、作业题:1、标准对于圆曲线半径是如何规定的?对于超高与加宽又是如何?2、超高方式有哪些?超高缓和段有哪几部分组成?3、什么是行车视距?平面视距如何保证?实施情况及分析:本章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通过多媒体中展示公路弯道上的实际图片。基本上学生能理解部分内容。然后通过布置作业,学生能够掌握其内容。·知识目标:正确理解最小圆曲线半径的含义与设计中提出的有关要求;能计算曲线上各点的超高值与加宽值;会进行视距保证;熟练掌握缓和曲线参数及有关计算;正确理解平面线形组合及有关要求;正确掌握平面设计的有关成果。·能力目标:能计算最小圆曲线半径,能计算曲线各点的超高值及加宽值,会进行视距保证会进行平面交叉的几何设计与计算。能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会进行道路平面图绘制。·课堂组织:教师采用PPT课堂讲授2学时,采取演示法教学。在课堂上每讲一项功能后,通过投影仪投影把有关图片放到屏幕上,起到直观、形象的效果,使学生能迅速掌握有关知识。项目一路线平面勘测设计工作任务一路线平面线形组成分析(2学时)本章所研究的主题1、公路线形的研究,主要是指道路中心线的空间线形。2、为研究方便和直观起见,对该空间线形进行三视图投影。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并展开构成纵断面线形。中线上任一点的法向切面构成横断面线形。第2页共13页第1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3页3、公路线形的设计实际上是确定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线形的尺寸和形状,也就是通常所指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在路线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4、公路的平面线形,由于其位置受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公路从起点到终点在平面上不可能是一条直线,而是由许多直线段和曲线段(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合而成。5、对平面线形而言,一般可分解为直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因此我们对线型的研究,实际上是对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要素的研究,同时对此三要素进行恰当组合,切合实际的在实地上的综合应用,以保证汽车在公路上能安全、顺适的运行。怎样把直线和缓和曲线连接起来?如何保证汽车在平面上能安全、迅速、舒适以及经济地行驶。平面线形各几何元素的合理配置与计算行车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原理和方法即为。工作任务二平曲线超高、加宽计算(6学时)平曲线超高一、超高及其作用当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要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横向力是引起汽车不稳定行驶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曲线设计时,常将弯道外侧边道抬高,构成与内侧车道同坡度的单向坡,这种设置称为平曲线超高。其作用是为了使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能获得一个指向内侧的横向分力,用以克服离心力,减少横向力,从而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及乘客的舒适性。二、超高横坡度的确定超高横坡度的大小与公路等级、平曲线半径及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