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养护创新与改善1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1.1建设质量隐患我国农村公路等级低,线形不规范,各种结构物缺乏,公路病害多,抗灾能力差。单单依靠养护管理,并不能使农村公路发生质的改变。建设质量过关的农村公路是农村公路养护的前提。1.2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规范。养护责任不明确,养护责任没有真正的落实。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不到位,倾倒垃圾、堆放农作物秸秆、打场、晒粮、排水等现象给农村公路养护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养护体制缺乏活力,农民爱路、护路积极性不高,有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1.3资金匮乏、技术落后养护资金匮乏是农村公路养护的一大难题。虽然“十一五”期间国家拨付大量养护资金,但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因此还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养护技术低、质量不高,农村公路养护队伍中专业养护人员配备少。2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三分建、七分养”是在长期的公路工作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对于农村公路来讲,养护工作尤为重要。最为主要的是健全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建立一个长效的养护机制。2.1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养护责XX县区级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的责任主体。但农村公路的养护不可能由县政府包办,应实行公路养护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要把农村公路养护任务分至各管区各村庄,乡镇党政领导负总责,责任到人,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主任)具体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并把养护工作成绩记入目标考核,到年底作为各级领导考核的内容给予奖惩。在县交通局设立农村公路养护办公室,负责制定全县的公路养护计划,对养护工作进行技术指导,领导监督各乡镇公路的养护工作。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成立公路所,由主要领第1页共5页导任所长并负责到底。农村公路以及公路沿线的机关、单位是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他们有责任、义务支持农村公路养护。各级地方政府做好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农民护路的积极性,鼓励农民和沿线的机关单位参与到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中来,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人人爱公路、人人护公路的氛围。2.2扩大资金来源,加强资金管理养护资金一直是制约农村公路养护发展的主要因素,足够的养护资金是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做好的前提。(1)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资金来源。第一,公路养路费总收入用于公路养护资金不低于80%,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每年在统筹安排养路费时,用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标准是:县道、乡道、村道的资金标准分别不低于每年每公里7000元、3500元、1000元。如XX省地方征收的拖拉机、机动三轮、摩托车等养路费全额用于农村公路。第二,合理确定省、地(市)、县、乡四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比例。第三,在高速公路的建设项目中,划分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沿线公路养护维修,实现“大路带小路”。第四,发展农村公路的第三产业,扩大资金来源,比如:公路广告的使用权、转让公路的冠名权、路边土地和其它资源的开发权、绿化权。第五,向沿线受益厂矿企业以及个人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筹集资金。第六,从大中城市市政建设的“形象工程”中挤出部分资金支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以缩小同一政府领导下的城乡差距。第七,外出干部、职工、扶贫挂钩单位、港澳同胞外出经商人员可在自愿的前提下捐助。(2)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和监督。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统一由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农村公路养护计划综合评定,统筹安排。市县财政直接拨给县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按养护计划用于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养护,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定期审计,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其它养护资金要定期向公路沿线乡镇村定期公示,强化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第2页共5页2.3降低养护成本,节约养护资金尽可能使用当地民工进行公路的养护工作,即可以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入,也能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人员的工作素质。从事农村公路养护的工人对公路知识了解不多,不懂技术规范和养护技术需求,特别是养护技术含量高的公路,必须通过培训提高工人素质,可以避免前修后坏,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