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调查与思考最近,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这一课题,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走访党员群众等多种形式,在全县10个乡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16个村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方面存在的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战斗力的基础和全部。但随着农村经营体制的转变,市场经济的深入,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和农民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更高的要求,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农村基层党组织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来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的能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1、决策不够民主。尽管绝大部分村成立了党员理事会和村民议事会,实行了村务公开。但决策不够民主,盲目决策的现象在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中仍然存在。一是决策前征求意见不够充分。16个村的群众普遍反映,村党组织在村级道路建设、水利建设、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利益的分配等重大事项方面事先没有征求过村民意见,或仅局限于征求个别老党员、退职村干部的意见,征求意见的面不宽,导致决策时有失误,或执行起来群众阻力大。盘塘镇王家当村前些年是集体经济积累达30多万元的“红旗”村,由于村支部盲目决策由集体投资发展养殖业,导致村级负债20多万元,成了一个“麻纱村”。二是决策中搞一言堂。调查的16个村中,有2个村支部书记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家长制作风,搞个人说了算。导致支部班子不协调,战斗力不强,“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有的村甚至搞“家天下”,由宗族势力把持村务。三是决策形成后随意变更。调查的16个村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决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少数或个别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或利益分配不公,出现第1页共5页这样或那样的阻力,就会导致一项决策中途“流产”,不能做到自始至终坚持下去。热市镇象牙村2004年决定由村里出资对部分堰塘进行整修,但由于未受益的群众坚决反对,导致这一决策只得搁浅。2、党组织民主生活会不够经常。一是不按时或长期不召开民主生活会。由于农村党员农忙时要忙农活,农闲时要外去找副业,集中起来难度较大,加之党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依赖感逐步丧失,使他们对参加民主生活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调查的16个村中,只有3个村每季度按时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其中有2个村已经连续2个季度没有召开过民主生活会了。二是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不是很高。主要表现在党员到得不齐,党员发言率不高,没有充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以工作会代替生活会。没有达到生活会的要求和目的。三是民主生活会的效果不够明显。许多农村党员反映,召开民主生活会没有达到修正错误、统一思想、明辨是非,化解矛盾,增强团结、剖析问题、加以改进的目的。有的党员甚至说,开不开民主生活会一个样。3、党员管理比较松散。农村党员流动性强,自由度较大,加之老弱病残的偏多,导致村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难度日趋加大。但农村基层党组织仍然沿袭过去的管理模式,没有创新管理方法,丰富活动载体,灵活教育方式,使得党员管理比较松散。主要表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经常,没有规范化、制度化;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不够,没有体现党组织的温暖;党内活动开展不够经常,只是在出现急难险重的任务时号召党员带头;对少数不合格党员没有开展教育批评,处置不力,放任自流,导致个别党员长期不缴纳党费,不过组织生活,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具备的起码条件。从16个村党员队伍的情况调查看,有283名党员长期在外务工,其中有8名党员基本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16个村中有12名党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长期拖欠国家、集体老税费的现象。4、发展能力不够强。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基层党组织能够带领他们致富奔小康。但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带领群众调结构、闯市场的能力明显缺乏。第2页共5页调查了16名村支部书记和6名支部委员,其中有5名不知道新形势下农村工作该如何着手,仍然习惯于过去的“催粮催款、结扎流产”的领导方式;有7名不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