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页论中国国家福利的重构中国福利体系20余年的改革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当时改革的初衷为,国家福利的体系损害了市场的效率,加大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中国应该避免重蹈西方福利国家的覆辙。但是,直到今天,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福利体制解体了,市场机制下中国的福利体制没有成功。笔者认为,人民福利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要靠国家福利的机制,中国应该在总体思路上,重新构建国家福利。本文试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分析西方福利国家的建立、发展、性质和功能,并以这种回顾探索其现实意义——国家福利的重构。一、问题的提出自19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的改革目标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有了20多年的迅速发展。此时,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正在呈现不和谐状态。自从1978年开始进行的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在过去的27年里,中国已经取得了GDP平均每年增长9.4%的成就,这个数字是世界经济增长最高的百分比数字之一。中国的全部对外贸易达到了8510亿美元,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中国有3亿多个手机使用者,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数目都多。到2004年,有1亿人已经连接互连网,这些对人民福祉的改进起了巨大的作用,让中国人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但是在全球竞争力指数中,中国全球竞争力排名下降。在被调查的117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名第49位,较去年下降了3个位次。奥古斯都·洛佩斯·克劳斯说:其最终排名主要参照两个指数,即成长竞争指数和商业竞争指数。前者重在分析全球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潜力;后者意在衡量政策稳定法律、社会机构和宏观政策对国家经济增长前景带来的影响。两个指数又是根据宏观经济环境、技术发展与创新水平和公共机构质量这三项标准来衡量的。中国第2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9页除了宏观经济环境在下滑外,其他两项指数也在低位上徘徊。技术发展与创新水平依旧很低。最重要的是,公共领域的问题突出,公共机构的管理问题,及公共制度的质量较低是直接导致商业竞争力下滑的原因。实际上,许多研究学者已经注意到,影响或者制约中国发展的有三个因素:一个是资源匮乏,再一个是环境恶化,第三个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这种发展的不协调尤其表现在:高GDP增长与社会进步之间,在保持发展沿海城市的持续发展和加快内地发展速度之间,在加快城市化和培育农村区域之间,在缩小富裕和贫困差距,在保持经济活力和有效之间,在加深改革和保持社会稳定之间在开放国内市场和自主独立之间,在促进市场竞争和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之间缺少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是核心,而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国家福利的均衡发展,经济增长正在和社会福利脱节。现在的社会问题包括城乡两极分化,农村集体经济的解体,农民失去了集体福利保障的经济基础。包括赤脚医生在内的合作医疗体系在改革后解体。农民进城后,没有工伤、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障,他们的子女得不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正常的教育。即使在城市的人口中,许多人也失去了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特别是下岗工人,得不起病,看不起病。城市住房的高价,使许多人望而生畏。收入分配上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基尼系数在1981年为0.288,到了1995年上升到了0.388。农民为国家的积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经济发展后,本应全面提高国民福利,对农民进行补偿,而实际上,过去的差距没有减小,反而在加大。社会弱势群体的增加会加剧社会矛盾,造成经济环境的恶化,如社会保障建设、失业和老龄化、教育体制质量和住房政策等方面。这些直接影响着投资环境。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经影响了中国的和平崛起。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据表明,我国社会发展总支出与经济发展相比较,比例很低。在改革开放前,占GDP的比例在3—4%之间,改革开放后以“六五”时期为最高,达5.1%,以后即降至4%左右。2001年社会发展总支出的比例又提高到第3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9页5.2%,2003年总支出为7282亿元,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