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及对策【摘要】农民工培训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把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与转移就业结合起来,才能破解长期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徘徊不前的根本问题。因为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素质、竞争力、创新力和现代化水平,所以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培训,而科学的培训又能促进农民工的有效转移。研究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问题,关系“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也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对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的首要问题。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为转折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在利益驱动下,农村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和沿海地区,走上了异地转移道路。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日趋活跃。要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就必须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一、近些年来,虽然在政府的扶植、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以及农民们自己的努力下,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有了一定发展,但至今依然存在种种问题1.参加培训的农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且整体素质较低在培训中,他们普遍反映学习吃力,因此造成培训质量不高,转移成功率相对较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培训的效果,尤其是技能培训。文化素质低下的农民,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能力可想而知,接受新知识的难度也会增大。2.转移培训的宣传力度不够第1页共5页虽然通过电视、宣传资料、标语等形式取得了一些宣传效果,但宣传面和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很多农民对培训政策缺乏了解,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一些优惠政策持怀疑态度,对培训操作办法更是知之甚少。很多地方往往只侧重于短时间的引导性培训,因此培训效果也不明显。3.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意识淡薄农民工分布比较多的企业往往为民营、外资企业。其中有不少企业,他们仅仅重视农民工每天按时按量完成生产任务就行,而对农民工技能升级和有关思想道德、安全、维权等方面的培训热情不大。因此,不少农民工只能长期从事低级体力或简单熟练的工种。加上农民工教育培训具有层次不齐、时间较长、流动性大、约束力不强等特点,这使企业不愿也不敢送农民工去培训深造。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财政资金补助额度较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尽管当前各级政府都拿出了一部分资金对农民工培训进行补助,但远远不能弥补培训支出的需要。就当前的收入水平而言,大多数农民工都难以承受较高的培训费用。农民工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不仅需要3一5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而且还要一定的经费保障。由于经费短缺,一些地方只开展一些零散的、短期的引导性培训,农民工学不到一技之长。5.各地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培训工作力度较大,农民参训意识较强。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不仅参训意识较弱,而且自我封闭、保守,培训工作也相对滞后,转移难的现象突出。一些培训学校之间的培训质量差异也很大。有些学校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工作随意性大,培训程序、方式不规范,不注重培训质量,擅自缩短培训的时间等等原因,造成农民培训收效甚微。二、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寻求解决的对策1.改革农村教育制度要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知识和技能含量,建立起城乡统一公平的人力资源教育开发制度。变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体第2页共5页制为中央和省级政府为主。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起国民义务教育的责任,同时完善好各级政府间财权与事权的合理分担。保证城乡学龄青少年得以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城乡十二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2.转变农民工观念,大力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宣传的同时,要使农民工有意愿主动接受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意义重大,关乎社会的稳定,社会的发展。要想尽一切办法使农民工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