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生问题的调查农村民生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区委宣传部调研组)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更好地传递民情,反映民生,在全区“三万”活动入户走访调查阶段,我们采取问卷调查与入户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就当前农村的民生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在认真解读相关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就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提出我们的意见,供决策参考。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对象是观音垱镇北洲村的165户村民,其中,在家务农的占50.9%,在区内务工的占13.94%,从事服务业和个体的分别占3.03%和4.85%,外出他乡打工的占15.76%,其他的占11.52%。被访者的家庭近一半的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其中,年收入2万元以下的中低收入家庭约占12%,2万元-3万元的中等收入家庭约占42%,3万元-4万元的中高收入家庭约占32%,5万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约占14%(含8户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家庭)。二、北洲村民生问题的基本状况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的民生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有效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调查数据显示,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所采取的改善民生政策是满意的,强农惠民政策让百姓得到了实惠。具体表现在:1.农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居住条件得到持续改善。随着粮食直补、新农合、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农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保农、惠农、助农、富农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家庭收入持续增长。120XX年,北洲村村民人均收入达6800余元,比上年增长10.6%。村民的住房状况也得到较大的改观,调查显示,全村第1页共5页近70%的农户住进楼房或在城镇购房。村民的幸福感不断增强,79%的农民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近64%的村民认为,未来五年的生活状况还将继续改善,表明了对未来的良好预期。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农民后顾之忧逐步减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基本做到了“广覆盖,低水平”,得到了大部分农民的认同。全村除长期在外打工的31人外,其余的742人都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95%以上,受益面达97.8%。不断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力度,确保了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如朱必炎等10户村民按政策享受低保待遇,生活无忧;胡立高等4户特困户在民政等部门的支助下,新修了住房;因工致残的文祖浩等人按政策落实提高了护理等费用标准等等。调查显示,55%的村民对农村社会保障措施比较满意。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生活环境有所改善。近些年,区、乡镇两级党委政府扎实推进农村实事工程,通村公路、桥梁、改厕、河道疏浚、环境整治等工程日益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农民生活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对此反响良好。村里于2003年修建了一座排水闸,解决了困扰村组多年的农田渍水问题,至今没有发生大的内涝灾害。20XX年,通过争取外援,又修建了一座泵站,使水利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同时,疏挖了各条水系,保丰收成为现实。2008年修了一条通村水泥路,村民的生活方便了,车子进得来,物品出得去,农民增收有了保障。20XX年,一组村民自筹资金新修了一条长达1.1公里的通户公路,群众出入更加方便。调查显示,77%的村民认为村容村貌有改观,69%的村民对目前的生活环境是比较满意的。4.农民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完善。通过持续开2展普法宣传,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在逐渐成为更多农民的选择。近些年,村里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也少有打架斗殴现象。第2页共5页全村适龄少年儿童都入学读书,无辍学现象。农民的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村干部的法律意识、依法办事的能力也有了明显改观。近年来,通过开展五个基本建设等活动,干群关系比以前改善了。调查显示,80%的农民认为村委会选举体现了多数村民意志,72%的农民认为村干部素质较好,办事公道,所有的农民认为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全部落实到位。虽然民生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与广大群众的期望值相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