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秋观光农业孙全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放大产业叠加效应——关于全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休闲观光农业是在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基础上,以生态旅游为主题,依托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吸引游客观光的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交叉型产业。近年来,我县依托良好生态环境、特色农业资源,积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培植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农家乐等各类主体,着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一、发展现状目前,全县共有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点15个,从业人员近250人,20XX年营业收入总计2515.4万元。其中,休闲农庄2个,门票收入319.3万元,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销售收入299.1万元,餐饮收入257万元,参与性项目收入104.87万元,年营业收入总计990.6万元;农业观光采摘园2个,年营业收入总计约10万元;农家乐11个,年营业收入总计1338.8万元。总体来看,全县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已经初具规模,主要形成以下几类模式:一是观光果园,通过开发成熟果园,让游客入内摘果,享受田园乐趣。如安宜镇草莓示范园,让游客体验采摘草莓乐趣,达到休闲效果。二是农家乐,以优美的农林生态景观吸引游客周末或节假日休闲消费,体验农家生活,品尝农家风味。如运西“南泥湾”、曹甸绿草荡垂钓中心。三是自然风景区,在原有生态资源基础上进行开发,包括田园景色观赏、农业体验、野味品尝、游乐等项目,同时可以提供度假住宿。如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白鹿岛生态旅游度假区)。二、存在问题我县休闲观光农业虽然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产业发展有待规划。目前全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使得发展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形式不丰富,布局不合理,尤其是一产和三产结合不紧密,制约产业叠加效应发挥。二是项目功能有待拓展。纵观全县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点开展的项目,基本以吃农家饭、第1页共4页摘农家果、景点参观以及垂钓等为主,而农事体验、科普教育、儿童乐园等尚未全面展开。三是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由于缺乏规划,加之多数经营业主受自身实力限制,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配套设施投入不够,使得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点建设较为粗糙,旅游接待条件简单,给市民休闲观光带来不便。三、对策建议参照外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成功经验,立足我县资源特色和发展实际,围绕构建农业生产、游览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体验购物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体系,将潜在农业和旅游优势转变为现实经济优势,促进农业向三产拓展延伸,建设具有水乡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下一步,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抓好规划引领。统筹兼顾、立足长远,制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完善功能定位,有计划、分阶段实施,有机结合宝应历史十景等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增强休闲观光农业观赏性、参与性、文化性和历史性。近期重点建设“三园”。一是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白鹿岛生态旅游度假区)。利用宝应湖湿地资源、水域资源和林木资源,加快推进有机农庄、水上乐园和沿湖风光带等建设,着力打造具有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果蔬采摘、湖鲜美食等多功能的水乡生态旅游区。二是荷园。加快建设万亩荷园,在园内划分荷花观赏、芦苇迷宫、有机农业、生态农庄和体闲娱乐等五大功能区。在景点设计上,推进月亮湖小岛、荷仙姑雕塑、儿童游乐场和观光平台等完善建设。同时,以荷园为依托,做好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三是科技示范园。通过整合渔业科技示范园、荷藕科技示范园等现有资源,将全县国内外高科技农业品种和技术进行展示,着力打造一批名贵花卉欣赏、农业科技观光和科普教育宣传等旅游观赏景点。远期重点打造“一区三线”。加快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着力打造成为苏中地区现代高效有机农业休闲观光胜地。培育壮大三大沿线产业带,即沿安大线,突出发展高效林果花木和设施蔬菜。沿盐金线,做大做强水生蔬菜加工产业集群;稳步推进安宜、山阳两镇设施蔬菜和花卉苗木。沿泾安线,突出蔬菜产业,加强泾河瓜园、第2页共4页曹甸设施蔬菜与林果基地建设,以刘上出口蔬菜园区为载体,建设万亩设施农业生产基地。2、抓好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