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进出口诚信守法体系的博弈思考【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企业进出口环节决策的博弈分析,针对现阶段海关进出口诚信守法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构建进出口诚信守法体系的核心是建立一个科学、权威和有广泛影响力的进出口信用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多层次、多角度扩大诚信企业的诚信收益和提高企业非诚信行为的成本,从而促使企业自然选择诚信的经营策略,实现进出口环节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构建进出口诚信守法体系的初衷。【关键词】:诚信守法非诚信收益成本信用评价一、构建进出口诚信守法体系的现实意义(一)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生产要素的全球化流转和地区间分工合作日益紧密,建立更加简便的国际贸易方式,进一步减少和消除阻碍货物等生产要素国际间流转的障碍,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越来越受世界各国和WTO、WCO等国际组织的关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愈演愈烈,对国际贸易便利化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作为国际贸易的职能管理机构,进出口诚信守法体系建设将为海关减少通关环节,加快通关速度,降低通关成本等所做的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顺畅流通。(二)实现海关“有效监管”和“高效运作”的有机统一“有效监管”和“高效运作”是海关行政执法两个不可偏废的工作方面,形象地说就是要“管得牢、通得快”。这两者看似一个悖论但从本源上来看两者都是为了促进和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离开了有效监管谈高效运作,必然会导致执法偏差,进而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宏观调控政策落实;离开了高效运作谈有效监管,未免又有“因噎废食”之感,导致物流不畅,企业物流成本大幅增加降低企业国际竞争力。随着我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放领域不断扩大,进出口规模越来越庞大,据统计,2010年,全国海关共监管货物29.45亿吨,监管进出口货值29727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6.0%和34.7%。并且,随着国内产业结果不断升级,新商品、新产业层出不穷,海关无论是审价归类,还是查验放行等所有通关环节均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反恐等其他非传统职的进一步拓展延伸,海关人力资源和监管任务之间的矛盾逐渐呈现全面紧张局面。面对这些考验,单纯的依靠增加人力和设备投入已经无法帮助海关解决这一困境。一方面,海关人力、物力增长始终无法跟上监管业务增长的速度,另一方面,人力物力的高投入必然导致行政成本的大幅度增加,行政效率低下,与“高效运作”的目标相矛盾。而建立进出口诚信守法体系,对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强化属地海关和口岸海关的协作配合,通过前期的政策宣讲,引导培育,中期的验证查验,后期的验证稽查,设置合理的进入门槛,实现海关监管从“全线防御”向“重点突破”和“精确打击”转变,将海关有限的监管人力从对大量进出口诚信企业的低效率监管中抽离出来,投入到风险分析和对非诚信进出口行为的打击中去,从而实现准确把握“有效监管”和“高效运作”之间契合点的管理初衷。(三)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诚信企业核心竞争力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开展的一个实物载体,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兴盛,随着生产要素全球化流动的加速,国际物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得以不断凸显,建立一个发达、高效和低成本的国际物流体系越来越成为大多数企业和政府的一个共识。通过实施先进的物流组织模式和管理技术,实现物流低成本和高效运作,从而实现资金流的高效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被大多数企业视为除降低物料消耗和提高生产效率以外的“第三方利润源泉”,也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管机构,国际物流的速度和成本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海关的干预程度和干预效果,如何改进现有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物尽其流”,不仅仅是广大进出口企业对海关的迫切呼声,也是我国全面实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通过进出口诚信守法体系的建设,一方面海关可以避免对进出口守法企业正常国际物流的无效干预,降低企业的通关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提升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不法企业的集中管理和重点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