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供销社情况汇报【供销社系统改制情况汇报】【摘要】:我县供销社系统有8个公司(大厦)、7个基层社,有职工1180名(其中离退休人员319人),点多面广线长。在计划经济时代为发展县域经济、活跃城乡市场、积极服务三农作出过巨大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供销社原有我县供销社系统有8个公司(大厦)、7个基层社,有职工1180名(其中离退休人员319人),点多面广线长。在计划经济时代为发展县域经济、活跃城乡市场、积极服务三农作出过巨大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供销社原有的经营优势变为劣势,反过来成为制约供销社发展的巨大“瓶颈”,企业效益每况愈下,职工大部分下岗,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不稳定因素日益凸现。从2002年底起,县供销社党委一班人根据上级安排,结合系统实际,借鉴外地经验,顺应时代潮流,在系统内大刀阔斧地推行“两个置换”改革(即转换企业资产、置换职工身份)企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操作性强,特别在资产处置和资金使用方面如不加强监管,就容易滋生腐败,造成社会有资产的流失,导致改革不彻底、不完善。为此,县供销社党委高举反腐倡廉旗帜,努力加大对企业改革的监管力度,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确保社有资产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确保企业改革进程顺利推进。截止目前,已累计处置资产4329万元,占应处置资产的83%;有11家企业全面结束改革,占改制企业总数的73%;已置换身份职工956人,占职工总数的81%。全系统无一例因改革腐败的案件发生,取得明显的成效。一、加强思想教育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指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从源头第1页共4页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供销社企业改革千头万绪,如无有效预防举措,极易产生腐败,吞蚀改革成果。因此,县供销社党委、纪委牢牢把握“惩防并举、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不动摇,对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进行扎实的反腐倡廉思想教育,从思想意识上给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注入一针“强心剂”,防止走进“事前无监督,事中不监督,事后讲监督”的怪圈。县供销社党委多次召开机关干部和企业负责人会议,宣讲反腐倡廉的重要性,教育广大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并郑重承诺: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做到不乱开口子、不乱批条子、不乱打招呼,凡要求干部职工做到的,党委成员首先自己做到。同时积极开展“警示教育”,以任长霞、牛玉儒等正面典型和胡长清、王怀忠等反面人物的不同人生轨迹为教材,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深入剖析自己,找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为“两个置换”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二、建立规章制度供销社“两个置换”改革涉及企业多,职工人数多、资产处置量大、资产质量、总量不一、如不从大局和全局观念出发,很容易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县供销社根据县委、政府有关改制政策,有广泛征集各企业意见并经过反复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出台了《XX县区供销社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规定》,从目标任务和改制形式、组织领导、欠款清收、资产拍卖、财务管理、社会保险、职工身份置换补偿费、企业班子成员优惠政策、其它事项等九个方面对全系统的“两个置换”改革作出了硬性规定。要求所属企业必须规范操作,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该《规定》具有极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有效地避免了各企业在“两个置换”改革中的盲目性、无序性和不平衡的心理,为企业改革进程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三、严格把好“三关”实施“两个置换”改制,有效预防腐败行为产生,必须严格把好资产处置关、人员安置关、资金使用关。资产处置关。确保社有资产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是顺利实第2页共4页施“两个置换”的必要条件,而资产处置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的地方。县供销社党委、纪委一是充分发挥工会、职代会的作用,实行重大事项交由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表决通过的制度,防止“一言堂”或少数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