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思考——以同济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调研为例1.调研案例思考分析1.1调研思考一:同济世纪樱花大道(图1)樱花所在位置(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图2、3)樱花盛开时观赏者人流如潮时间(when):2011.04.30地点(where):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调研对象(who):樱花大道目的(why):提高环境品质做了什么(what)及场景分析:樱花性喜阳光,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以深厚肥沃的砂质土壤生长最好,根系浅,对烟尘、有害气体及海潮风的抵抗力均较弱。不耐盐碱土。根系较浅,忌积水低洼地。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对烟及风抗力弱。樱花花朵极其美丽,盛开时节,满树烂漫,如云似霞,是早春开花的著名观赏花木。同济的樱花是当初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日本友人送的,位于同济的四平路校区北二门入口处,尽管樱花大道并不在同济大学最重要的中轴线上,但或许纪念性意义的缺席反而为它提供了成为日常的场所的可能。在夕阳下穿越世纪樱花大道被我认为是最美好的时光。不容易察觉的是,在这里看天空,还有逆光的樱花树枝干作画框。每年到了毕业季,在樱花大道总像是有点大赶集,一堆一堆的人拿着各种各样的专业相机对着一棵棵樱花树开始猛拍,记录这四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年的大学美好时光,人山人海,总是人比花多,这里的樱花大概不仅仅是赏花的功能,它更是学生们对于他们生活过的校园的情感的寄托,尤其在这离别的时刻,这大概就是这个环境的意义所在。我觉得同济的童鞋们会不会很无奈,在他们赶着去教室上课的路上被一堆一堆的路上所挡路==。不过,今年我去的时候樱花已经落了,但仍有毕业生在那里合影留念,可这条樱花道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花。“樱花随雨飘零,落英缤纷,总让人为一夜花开而欣喜,为一夜花落而心碎...”可不是,樱花花开时绚丽缤纷,浪漫无比,但花期短暂,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约7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约16天,所以通常樱花都是一边花开一边花落,樱花凋零时节,一阵风吹来满树的樱花便纷纷飘落,如花瓣雨,美不胜收,让人不由感叹花开花败的无奈、生命的凄美和短暂。高校校园环境设计归根结底就是在设计中做到“以人为本”,满足校园人的各种需求,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与物质条件方面的提高,也开始重视精神需求。清新的空气,宜人的绿化、贴切的设施等许多审美因素结合在一起,可以让人们在其中充满舒适感以及归属感。这样的环境重要性在于,它能潜移默化地更新学生的观念,改善他们的素质。情感设计是通过特定的物质环境载体,满足人们丰富的内心体验的一种设计方式。它协调了人的情感行为与场所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具体的空间环境中得以具体的体现,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陶冶情操和形成完美人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济的樱花大道设计的恰到好处,希望以后在其它一些大学校园里也可以常见到类似的设计。1.2调研思考二:园林景观植入校园(图4)同济园林景观点(图5)凉亭时间(when):2011.04.30地点(where):校园内园林景观(位于建筑系西北侧)调研对象(who):园林目的(why):塑造人文环境、传承文化做了什么(what)及场景分析:著名设计师路易斯.康的学校建筑理念就认为,“学校是两个人坐在大树下面交流思想”,大学里的草坪、树林、林荫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灵感。应该说,教育空间不只是在特定的教室中,而是在精彩的校园景观中。这句话对大学校园设计也是适用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第3页共7页第2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7页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