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承接服务外包科技创新和管理服务是一地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回报最丰厚的服务,而桂林又很有优势。一是积极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桂林的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的发展基础,为发展服务外包创造了好的条件。我们可以利用资本或市场纽带,整合各行业的科研资源,建设高端的技术研发中心,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争取各级支持,将桂林建成服务外包基地。同时,利用桂林环境、环保和交通、通讯优势,致力于把桂林建成各行业的跨国公司建立公司总部的优选地。积极引进国外的科研院所、研发机构来桂林设立基地、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将总部或服务机构将研发、服务链条延伸到桂林,发展总部经济。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加强桂林各大专院校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合作交流,在与德国、英国、韩国、越南等国合作办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档次,培育和发展品牌大学,为桂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创造条件,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服务外包服务。三是注重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等各类中介服务,使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设计等商务服务健康发展,以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来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和竞争力,以服务业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来促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加快桂林又好又快发展,使桂林早日成为和谐、文明、繁荣、富裕的桂林。不能以制造业思维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http://finance.sina.com.cn2005年01月31日13:38国际商报应从“资金为王”转向“以人为本”李志能从转移服务业的跨国公司角度看,中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还面临竞争力方面的重大挑战。人们通常认为中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具有的一些竞争优势,如市场潜力和人力资源优势,在跨国公司看来可能并不存在。而一些对形成服务业竞争力至关重要的因素,如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和流程组织管理,中国的重视还很不够。这些挑战的实质是,中国不能以发展全球制造中心的思维模式,来承接以全球服务经济化为背景的服务业国际转移。在选择服务业承接方时,跨国公司以承接方的服务业竞争力为导向:服务市场的规模和质量,服务人才的成本和质量,服务业的信息化程度,服务企业的流程管理能力,这些都是跨国公司考察承接方服务业竞争力的重点,也是其决定服务业转移的规模、深度和方式的依据。国内服务市场总体发育滞后,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消费心理鸿沟”客户满意度是服务企业的生命线。跨国公司的服务业国际转移,虽然目的是以低成本满足其国内需求,但前提是服务的客户满意度不容下跌。因此,承接方服务市场需求的规模、质量和消费心理等特征,就成为跨国公司衡量承接方保证客户满意度能力的重要标准。跨国公司现在对评估中国市场潜力非常谨慎。许多跨国公司一旦进入中国就多少享有垄断地位,但是实际投资回收期还是要远远长于当初的预期。他们因此意识到过去以人口规模为基准测算中国的有效市场规模,就像商店把从店门口经过的人群,也算成了实际到店里购买产品的顾客人数一样,大大夸大了中国的实际市场规模。很多跨国公司倾向于认为,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因素,用GDP衡量的中国国力现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也不一定能够在今后较短的时间内,自动转化为一个相对发达的国内服务消费市场。从一般家庭的消费看,子女教育、医疗和养老冻结了大多数收入。少数高收入阶层一方面把很大比重的消费(休闲旅游、子女教育等)转向了国外,另一方面采取的炫耀性消费等非理性的取向,和国外更理性的功能型或投资型消费取向有很大差异。从服务需求的种类看,围绕着养老保险、房产按揭、汽车维护保养、投资理财和旅游休闲等大宗家庭服务需求,近年来有所发展,但仍处于比发达国家低得多的水平。我国政府和企业的资本性服务需求模式也有不合理因素,相关各种服务行业普遍性的销售费用高企,是国内服务市场仍然不够成熟规范的重要标志。以软件业为例,政府和企业对于软件开发缺乏长期规划,为了节省短期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