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渠道是新时代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服务“三农”是改变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面对幅员辽阔、居住分散的中西部地区,如何探索服务“三农”的有效方法,不走过去铺摊子的老路,利用科技的手段,利用现代化电子渠道为农牧民服务,是我们正确的选择。本文联系内蒙古电子渠道服务三农的实践,探讨电子渠道服务“三农”的作用,寻找目前服务“三农”存在的差距,提出更好地服务“三农”的对策。电子渠道服务“三农”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途径,中西部地区采用电子渠道服务“三农”意义尤为重大(一)什么是电子渠道服务“三农”?所谓电子渠道服务“三农”是指依托先进的信息和网络,以特定的自助电子设施,比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通、ATM、POS机、转账电话、惠农卡等,向县域和农村的农牧民及农村中小企业提供的非物理网点提供的自助金融服务。目前在农村广泛采用的转账电话、ATM机、惠农卡等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将成本较低的转账电话布放到人口流动相对较大的专业批发市场、农资公司、专业农户、农村个体工商户等,通过农村的“能人”示范作用,带动广大农民使用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产品。目前依托转账电话,还可以为农牧民开办小额取现业务,大大节约了农民往返银行物理网点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延伸了电话银行的功能。现在银行发放的小额信贷的取款和还款完全可以通过自助机具来完成,首先可以依附物理网点,建立在行式的自助银行,分流物理网点柜员的压力,今后可以选择一部分地区建立离行式自主银行,达到广覆盖的目的。除了上述电子渠道外,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也是县域和农村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农村的一些商户和中小企业已经开始使用网上银行,一些金融机构发行的用于小额贷款的信用卡绑定在网上银行上面。网上银行还可以用来查询、转账等业务,只要加大培训力度,一旦为农牧民所接受和掌握,就会极大方便农民的结算和资金需求。手机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力更大,因为随着手机的普及,利用移动电话来服务农牧民的空间很大。电子商务可以为农村地区的特定商户和支付客户提供电子渠道资金的支付结算、信用中介平台等提供增值服务农村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就能极大方便经销客户的支付结算,扩大经销商的规模。(二)国外电子渠道服务“三农”的做法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也由于人工成本的增加,充分利用电子化渠道服务中小企业成为国外同业的共同选择。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是一家服务法国农业市场的商业银行,其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信贷业务占该国农业信贷市场份额的85%,针对一些农村地区的就业人口不断减少的现状,批准农村就近的商业店铺设立银行服务网点,替代农村的传统银行网点。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采用设立信息站的方式,在信息基础设施较好的农村安装1到2台电脑,通过卫星、电话或无线连接与互联网相连,有偿为全村农户开展网上银行服务。这些信息站采用商业化运作,并通常由农村高素质的青年农民管理。还有印尼人民银行在开展服务农民业务方面也有成功的探索,该行注重先进的IT开发和使用,98%的银行网点可以进行实时网上银行业务操作,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银行越来越认识到利用科技手段的极端重要性,纷纷采用电子渠道服务农民,当然首先需要使得农民在思想上接受,这关键在于加大对农民培训的力度。对农民的大规模培训是今后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关键所在。银行的工作人员要率先使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作为对农牧民的义务宣传员。(三)中西部地区电子渠道服务“三农”的意义何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居住分散,利用电子渠道服务“三农”具有现实意义。下面结合内蒙古地区电子渠道服务“三农”的实际,谈谈电子化渠道服务三农的作用和意义。(1)电子化服务渠道有效助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内蒙古在西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资源开发、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等不断推进民营经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