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时期培养优秀班级鹤山区中山中学李金梅班级文化是隐形的课程资源,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雅的志趣爱好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班集体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文化氛围、优秀文化精神的文化组织,具有强大的教育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班级环境的布置。几乎每一个班集体都要对自己所在教室进行一番布置,挂上几幅画,写上几个字,摆上几盆花……,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意识的表现。但更多的时候,这些表现是凌乱的、无意识的——或是按学校统一部署,张贴、悬挂某些东西,或是学生随心所欲,按个人兴趣、爱好摆放某些东西。造成班级环境文化或是呆板枯燥、毫无特色,或是杂乱无章、华而不实。班主任在引导学生进行班级环境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鲜明的特色。特色是文化的生命力,没有特色,就不能称其为文化。班级环境布置应该让学生一走进教室能自豪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班级!让其他人一走进教室就能感觉耳目一新。鲜明的特色来自于学生的情趣和追求,来自于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创造。2、明确的理想和目标。我建议在教室的醒目位置,悬挂、张贴班级的理想和目标,让学生时时能见到,刻刻能自勉,唤起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目标和理想要具体、简洁,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阶段性的。我们可以在教室前面高悬经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的班风,如:刻苦、求真、勤学、创造等;在教室后面或其他明显位置布置近期目标,并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定期更改。3、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教室是学生读书养性的地方,必须要有些书卷气和艺术氛围。如设置“佳作推荐区”,让学生之间交流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班级文化;设置“才艺展示区”,让学生们在此展示个人才华,活跃班级文化。4、忌铺张、浮华。有些班级在环境布置时,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步入铺张、浮华的误区,这样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二、班级制度的建设。制度就是用来管人的,还有什么文化可言吗?答案是肯定的。制度是用来管人的,这是制度的强制性。但制度也是用来帮助人、教育人和引导人的,这是制度的教育性。虽然制度的教育性是构筑在制度的强制性基础上的,并通过制度的强制性起作用,但不能因此忽视制度的教育性,甚至否认制度的教育性。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班级规章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价值观,甚至人生观、世界观。“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必须加强班级制度的建设。三、班级精神的树立。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境界,也是构建班级文化的指导思想和灵魂。到过许多班级,一进门就感觉到:有的班级生机盎然,有的班级死气沉沉;有的班级严谨规范,有的班级散漫凌乱;有的班级积极乐观,有的班级消极萎靡;有的班级透出一股活力,有的班级显出一股拼劲,有的班级弥散着浓厚的艺术气息,有的班级表现出时尚的现代风采……。虽然这些都是通过班级环境、学生的言行和精神面貌这些表象的东西展现来的,但根本上都是班级精神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的作用结果。换句话说这是班级精神的具体表现。进行班级环境布置和班级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树立一种班级精神。没有班级精神的作用,班级环境的布置再漂亮也是华而不实,班级制度的制定再规范也是一纸空文。树立班级精神,班主任要起好主导作用。几十个来自于不同家庭、有着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组成一个新的集体,必然是松散的,甚至有些混乱的。班主任的首要工作是引导树立一种班级精神,将这些松散的个体凝聚在一起,组成一个有着共同理想、信念、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集体。总之,班主任只有大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才能把自己的班级建设成为优秀的集体,才能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健康向上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