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社会就业对知识层次要求的提升,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出的倾向性问题是教师高压,学生厌学,学生负担过重,师生感情产生隔阂,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而感情沟通渠道确是缩小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造成师生关系淡漠的原因是复杂的,我们撇开社会及家长的因素,从教师自身来看,不能否认有少数教师存在师德缺失的问题,但绝大部分的教师还是真心诚意地想关心学生的,这其中就有思想观念、个人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方法的问题了。1.传统的师生关系过分强调了抽象的理性世界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师生的相处不是源于生活,而是源于一个变相的知识论框架,维系师生关系的是知识论框架中的符号而不是知识论框架外的生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首先是作为感性的人,也就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而存在,其次才是理性知识的追求者和思考者。有些教师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健康、同学友爱、爱好特长和课余生活可以说是很少过问;有些教师害怕在学生面前失去“师道尊严”,整天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裹得严严实实的,俨然一个完美无缺的“圣人”。殊不知,作为教师的你如果不是真实的“鲜活的”,而是一架只会吐墨水的机器,那么学生就会远离你,你就会失去血肉,失去灵魂。2.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格因素决定了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应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其威信的高低。而人格因素则是教育者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体现出来的。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火热的热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也是教师真正的的权威所在。一般说来,教学精湛而人格高尚的教师,其威信必然很高。当我们故作威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权威”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远远地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权威”,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情感,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人格的丰碑铸进了学生的心中。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生的年龄越大,越看重教师的职业水平和人格魅力。3.教师的工作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世界也许很小很小,而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教师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园丁。教师的工作方式是民主的还是专横的,是善于倾听学生心声还是唯我独尊,是有针对性地灵活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还是一味说教,对学生的过失是宽容理解还是讽刺挖苦,是身体力行还是我行我素,都将对学生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若班主任的言行不足以让学生信服,那么无论多么美妙的言辞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与学生真心诚意交朋友,让他相信你,尊敬你,与你无话不谈,非一朝一夕之功,是要付出情感,付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