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题、提”这两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有质问语气的句子。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教学准备:一个玻璃杯、一条金鱼、一个洒水壶、一块毛巾、一张色纸教学过程:一、认识人名,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个人,他们是——[出示幻灯片:朗志万和伊琳娜的画像和名字(有拼音)]小女孩叫什么?年长的呢?这六个字里面有五个生字,你能很快记住它们吗(去拼音)去掉拼音,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你们怎么记得那么牢,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这两个人有什么区别呢?(朗志万,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还是爱因斯坦的好朋友呢!)2.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关于他们俩的故事板书课题:13.动手做做看(跟着老师写课题。)3.指导齐读课题。二、初步感知课文。1.自读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把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出示词语读一读。注意读准“鳞”“哄”。3.指一小组读课文。评议。(你最欣赏谁的朗读?你想对谁提出意见或建议?)三、设疑激发兴趣。1.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先生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这一次,他的问题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读读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2.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长,你读懂这个问题的意思了吗?理解:“漫”(流、溢、满)“却不是这样”是哪样?3.有没有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样回答的呢?(出示两个小朋友的话。)四、动手实验,解决疑问。1.生动手做实验。看来小朋友们的看法不一样。怎么办呢?百说不如一做,让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水漫出来了。2.谈感受。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3.那两个小朋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这两个小朋友想也不想就说了、这两个小朋友认为科学家的话肯定是对的……)谁来读好这两个小朋友的话?教师引读:一个小朋友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说……五、回归课文,感情朗读。1.文中谁也做了实验?哪段写得了伊琳娜做实验?[出示:插图和第5段: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A、指名读。B、指导看图,看她脸上是什么表情?读出惊讶的语气。这个哎呀,表示人张大嘴巴,奇怪吃惊的样子。C、再自愿读、指名读、齐读2.师:此时此刻,伊琳娜越想越生气,作为科学家的朗志万怎么会哄骗小朋友呢?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课件出示: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生小声自读,指名读。师:这段话“哄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用假话或手段骗人。)伊琳娜觉得自己被哄骗了,非常生气。你能通过看图来进一步理解吗?师:你们能用朗读把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吗?注意读出质问的语气和样子。一起读读。3.默读课文第7自然段并作分析。A.师:朗志万是不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用“~~~~”划出来。B.你从哪里看出朗志万不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呢?(1)哈哈大笑(2)师:看大屏幕,一起读朗志万说的话。(课件出示)师:朗志万说了一句最重要的话,是什么?生: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师:伊琳娜明白了朗志万说的话,你懂了吗?谈一谈你的理解。师:你能把你的理解用这样的方式总结一下吗?(课件显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老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亲自试一下才知道;爸爸妈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认真想一想;电视里做的实验结果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医生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仔细想一想。)师:你多像个小小哲学家呀!C.小结: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不要盲目相信像科学家、专家、领导等权威人物的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