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年工作总结与年工作打算一年来,民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大力帮助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创新民政工作新思路,开拓民政工作新渠道,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健全保障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一是深入贯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据省、市有关政策文件要求,我市将农村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调整为140元,城镇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50元调整为230元。同时对全市所有困难对象进行调查摸底,充分体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目前全市共有低保对象7025户1230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6%,其中居民低保对象218户412人,占居民总人口的0.35%,村民低保对象6807户11896人,占村民总人口的1.1%,年发放低保金1394.814万元,其中市财政支出976.3554万元,乡镇财政支出418.4586万元。二是加强救灾救济工作。不断完善救灾信息系统,深入探索避灾工程建设,全面推动救灾救济工作。及时有效地完成第4号台风“碧利斯”和第8号台风“桑美”等自然灾害的计灾、报灾、核灾和救灾工作,组织灾民进行生产自救活动,安排救灾款31万元,帮助59户自救能力差的重灾户重建家园。发放春夏荒救济款共70万元、冬令救济棉被1500条、救济粮7.55万斤、食用油257箱。另外,火灾救济162户625人,支出救济款26.05万元,发放临时救济款49.38万元,救济1540户。三是做好定期定量救济对象的管理。全市共有精减退职职工等补助对象2695人,年发放补助金426.24万元,40%精减退职职工补助药费107450元。四是做好五保三无集中供养工作。全市共投入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经费279万元,市财政补助五保供养经费190万元,各敬老院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五保对象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共有农村五保对象618名,已集中供养558人,集中供养率90.3%,城镇“三无”人员22人,已集中供养22人,集中供养率100%。五是全面推进医疗救助工作。根据《*市社会医疗第1页共7页救助暂行办法》,从8月份开始,进一步扩大了医疗救助对象范围,降低了救助门槛,提高了救助标准。规定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和重点优抚对象的住院药费从原来确定的2000元改为零起步救助;低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的药费救助比例最高可达50%,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的药费救助比例最高可达80%,年救助金上限50000元。在原有救助对象的基础上,将农村“三老”人员和其他困难对象列入救助范围。将恶性肿瘤、精神病、白血病、器官移植的后续治疗、尿毒症等病的门诊药费列入救助范围。截止目前,全市已支出医疗救助资金432.5万元(其中住院药费救助支出399.9万元,门诊药费救助支出32.6万元),受救助对象6540人。二、健全自治机制,全面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一是着力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制定出台《*市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和配套的各项制度,加快健全“三个组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措施,目前全市已有516个行政村达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占村委会总数的56.7%,虹桥镇、柳市镇被评为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镇。二是着力完善以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社区管理机制。2006年我市将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办、民间力量参与”的方针,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成立了8890市民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指导、监督各服务企业和志愿者为市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开展了“健康生活进万家——社区和协会手拉手”活动。该活动以乐成镇11个社区为首批试点,共有26个协会与各社区分别结对,开展了48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了乐成镇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试点工作,目前已完成乐成镇的乐湖和南城社区的换届选举工作,并将选举资料汇编成册,供其他社区换届选举时作参考。三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夯实社区服务基础。充分挖掘社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