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淞江路地块市场分析报告河南前沿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部分宏观环境一、漯河市概况二、辖区简述三、漯河市历年主要经济指标四、漯河市房地产市场概况第二部分宗地评价一、宗地现状二、环境评价三、交通条件四、市政规划五、综合评价第三部分竞争市场分析一、漯河市楼盘整体情况二、周边竞争个案分析三、区域房地产市场研判第四部分SWOT分析一、优势二、劣势三、机会四、威胁第五部分市调总结第一部分宏观环境一、漯河市概况1、漯河市概况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7′--114°16′,北纬33°24′--33°59′,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786毫米,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境内河流为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淮河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滨河城市特色明显。漯河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漯河是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城市,境内地势平坦,四通八达,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京广、漯宝(丰)、漯阜(阳)3条铁路和京珠、漯周、漯平高速公路及107国道、5条省道贯穿全境,成为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漯河是经济发展快、效益较好的城市。“八五”时期是全国发展最快的30个城市之一,“九五”、“十五”时期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幅,并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长水平;漯河是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食品加工主导产业特色和优势日益明显,培育出了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之一南街村集团、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澳的利集团等一批知名食品加工企业;漯河是改革创新、充满活力的开放城市,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国有企业改革较早完成转机建制任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完成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2%,其它方面的改革全面深化。漯河市的城市定位为国家食品工业城、豫中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具有较高品位的生态宜居城市。2.漯河市区现状与经济发展(1)城市面积与人口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1949年1月,漯河市与郾城县合署办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设。1960年6月郾城县并入漯河市。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设。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现辖郾城、舞阳、临颍3个县和源汇区,总面积约2600平方公里。2004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辖区由原来的郾城、临颍、舞阳、源汇区“三县一区”调整为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临颍、舞阳二县。漯河城区面积1020平方公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郾城、源汇、召陵、高新区等新城区建设以及淞江新区、开源新区的开发步伐加快,市区建成区面积由“九五”末的33.5平方公里发展到4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33.3万人增加到46万人。到2010年,市区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人以上,中心城市区域率先实现一体化。到2015年,市区建成区面积80平方米公里,人口80万,到2020年,市区建成区面积100平方米公里,人口100万。前沿提示:了解漯河市城市人口与面积,对项目的消费人群与市场容量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按照漯河市的城市发展速度,其城市化率进程是迅速的,相应的对房地产的对房地产的消费能力也将不断增加。二、辖区简述漯河市辖临颍县、舞阳县、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和高新区,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2006年底全市总人口253.10万人。1948年设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是省定“内陆特区”,200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漯河市再次进行区划调整,由三县一区调整为两县三区,并设立高新技术开发区。这给漯河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临颍县位于漯河市北部,因滨临颍河而得名。临颍县辖9镇6乡,361个行政村,71万人,面积8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4万亩。临颍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秦时属“颍川邵“,西汉初年置县迄今2200余年,境内有全国重点广物保护单位汉魏政权交替的历史见证“受禅台”、“受禅碑”,早于赵州桥的隋代石拱桥“小商桥”,被誉为“天下第一桥”。临颍县是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全国食品加工强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是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依法治理百强县、社会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