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实务计算及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邵渭洪第一章第一节1、甲与乙订立一份合同,甲出售200箱蕃茄酱罐头给乙,合同规定为每箱24罐,每罐100克。但卖方在发货时,却为每箱24罐,每罐200克,且价格不变。问买方是否应收下这批罐头,为什么?答案:不能收下。因为:(1)实际收货与合同不符,在海关报关时要作为走私处理;(2)实际收货与合同不符,在销售时可能不符合顾客需求而形成滞销。处理:根据《联合国公约》第三十五条(1)款规定,合同中的商品品质为合同要件,货约品质不符,买方可以拒收货物并撤销合同,并向卖方索赔损失。2、我国向英国出口一批大豆,合同规定水分最高为14%,杂质不超过2.5%。在成交前我方曾向买方寄过样品,订约后我方又电告买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当货物运到英国后,买方提出货物与样品不符,并出示相应的检验证书证明货物的质量比样品低7%,并以此要求我方赔偿15000英镑的损失。问:在此情况下,我方是否应该接受理赔?为什么?答案:处理:必须接受索赔,因为此交易应定为凭样品与文字说明买卖,依据是:(1)在成交前我方曾向买方寄过样品,而且并未声明是参考样品;(2)订约后我方又电告买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相似是指成交货物与样品之间只能有微小差异;(3)合同规定水分最高为14%,杂质不超过2.5%;(4)根据《联合国公约》第三十五条(1)款规定,如果货物凭样品成交,货物的质量应该与货物样品相同,否则即为货约不符;(5)根据《联合国公约》第三十五条(2)款规定,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和规格相符,否则即为货约不符;教训:(1)大豆作为初级产品,货物质量难以一致,不适宜以样品成交;(2)在销售商品时,不要同时用样品与文字说明两种方式表示商品质量。3、我国向国外出口一批玉米。在合同中对品质条款作了以下规定:以98%的纯度为标准,杂质超过2%时,每超过1%,价格折让5%,不够1%时按比例折算,若货物杂质超过5%,买方有权拒收。问:合同条款是否合理?为什么?答案:合同条款不合理,单方面有利于买方。依据是:(1)合同只规定了对商品品质的减价条款,而没有相应订立商品品质的增价条款;(2)合同规定若杂质超过5%时买方有权拒收,一旦发生将对我方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策:(1)增订相应的商品品质增价条款;(2)尽量避免订立买方单方拒收条款;(3)如果必须订立拒收条款,也应从技术水平衡量,选择一个我方能够保证达到的品质标准。第三节1、黑龙江某贸易出口公司与俄罗斯某公司成交一笔黄豆出口交易。合同的数量条款规定:每袋黄豆净重100公斤,共1000袋,合计100吨,但货物运抵俄罗斯后,经俄罗斯海关检查,每袋黄豆净重只有96公斤,1000袋共96吨,当时正遇市场黄豆价格下跌,俄罗斯公司以数量不符为由,提出降价5%的要求,否则拒收。请问:俄方的要求是否合理?我方应采取什么补救措施?另问:若该例黄豆不是用袋装而是散装,则结果又如何?答案:(1)根据《联合国公约》第三十五条(1)款规定,包装净重不符合合同规定,即构成我方违约,俄方有理由提出减价处理的要求。我方可与俄方协商,对短缺部分进行补运,则俄方无权拒收我方货物。(2)如果本例黄豆不是用袋装而是散装,则要看合同是否订立溢短装条款。如果有,按合同规定溢短装条款内总量短缺,并不构成违约,买方无权减价与拒收。但如果短缺数量超过合同规定溢短装条款,则买方有权对超过部分要求减价处理,并在我方不采取补救措施的情况下拒收货物。2、上海某公司与日商成交出口200公吨大米。合同规定用麻袋装,每袋净重70公斤,总量可以有4%的机动幅度。问:该批货物最多能装多少袋,最少装多少袋才不违反合同的交货数量规定?答案:该批货物最少交货数量为200×(1-4%)=192公吨合1000公斤×192÷70公斤=2743袋该批货物最多交货数量为200×(1+4%)=208公吨合1000公斤×208÷70公斤=2971袋因此,该批货物交货数量应在2743袋~2971袋之间才不违反合同的交货数量规定。第四节国内某贸易公司向俄罗斯出口大豆1000公吨,合同规定用麻袋装。在装运时,由于麻袋数量不足,有100公吨大豆改用塑料袋包装。问:我方的行为是否构成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