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实现工业发展总结年,是落实市新战略的第一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社会事业投入最大、人民群众愿望实现最多的一年。(一)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引进大项目,扶持企业扩能改造,工业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多,实力不断增强。工业总产值实现156亿元,同比增长12.2%,工业增加值实现35.6亿元,同比增长17.5%;新增规模企业11户。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5,000万美元,增长40%。——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实施技改项目34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9亿元,同比增长35%。松鹤制药“左卡尼汀”、哈特纯生啤酒、宏益矿业一期、特利来石油工具等20个项目投产达产,新增产值7亿元。葵花在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上缴税金1.83亿元;同时为回报家乡,投资1.5亿元,新上了“两丸一颗粒”项目,建成后年增税收1亿元,为我市增加了后续财源。——园区聚集效应不断增强。抓住市“南拓”的战略机遇,加快了工业园区建设。围绕哈南工业新城总体要求,对牛家园区进行高标准规划,总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起步区达到8.4平方公里,重新规划医药、食品、装备、高新技术4个功能区,初步形成了产业明晰、特色鲜明的园区产业发展体系。投资1亿元,完善了道路、排水管网、步道板、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征收土地1.78平方公里,承载大项目能力明显增强。进一步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水平,举办集中签约4次,签约落户项目23个,开工建设12个;常庆乳业、徐家木业等项目顺利建成投产,投产项目从6个增加到13个,上缴税金2,300万元。(二)农业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现代农业水平大幅提升年是农业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团结奋战,采取超常规措施,战胜了春季极为罕见的低温冷害,夺取了农业生产的全面胜利。——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粮食总产50.1亿斤,同比增长7.8%,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再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第1页共6页进县标兵。——优势产业基地不断壮大。水稻面积达到180.8万亩,其中绿色水稻150万亩,有机水稻21万亩,实现总产量25.1亿斤。畜牧业稳步发展,新建改造畜牧小区26个,万头奶牛场开工建设,产值实现30亿元。发展蔬菜面积11万亩、食用菌2亿袋。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攀升,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67.5亿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投资6,200万元,完成了营城子渠首建设和41公里干支渠硬化。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完成土地整理6.87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新增水田2万亩,完成植树造林4万亩;新建2处智能化育秧工厂、31处集中育苗小区,全市标准化大棚达到3万栋595万平方米,占育苗总面积的62%;新建12个大型农机合作社,落实农机补贴1,472万元,新增各类农机具3,100台套,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79.6%。——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全市各类专业村屯发展到276个,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58个,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达到3.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0%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15.8万人次。葵花阳光、中粮、东方、中良美裕等稻米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落实订单160万亩,签约农户12.6万户。深入开展了大米诚信经营活动,在北京、南昌等地成功举办了6次新闻发布会和宣传推介活动;加强稻米生产经营秩序管理,稻米产业健康发展,“大米”享誉全国。——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继续实施“百村创建”工程,全面加强了农村道路、文体设施、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农村公路370公里,硬化屯内道路98公里,新建标准化村委会40个,文化广场13处、六室14处、标准化垃圾场7处。130个各类试点村全面提档升级,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美裕新村”被评为全省重点示范村。(三)新兴产业后劲明显增强,旅游产业活力大幅提升——旅游业日益兴旺。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全力打造“一条黄金线、三大板块、六大精品”的生态旅游体系,等景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山水观光游、农家体验游、冰雪探险游成为旅第2页共6页游品牌项目,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直接收入40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1.2万个。——城乡市场更加繁荣。全面落实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补贴政策,全年新购...